一說到治療癌症,大多數市民都會第一時間想起西方醫學,但往往都忽略了中醫的觀點。其實兩者配合,才能雙得益彰。尤其是針對手術、化療後的整體復康、調理方法,中醫方面更有一番學問,如:減輕西醫抗癌治療的副作用、增強病人機體的免疫功能等。
香港註冊中醫師彭子芯醫師指出,中醫古籍中已有對「乳岩」的論述,例如《丹溪心法》提到:「懮郁愁遏,時日累積,脾氣消阻,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名曰乳岩」,指出乳房腫瘤的成因與情緒抑鬱有關,令肝氣鬱滯,阻礙脾胃,積累形成腫塊。
中醫觀點 分析乳癌的成因
彭醫師表示,乳房與肝、脾胃、腎的關係較為密切,臨牀上腫瘤性乳房疾病常見以下幾種致病因素:
1. 多由情緒、壓力、缺乏運動引起的氣血瘀滯。

2. 多由脾胃虛弱、飲食肥甘厚味引起的痰濕或痰火積聚。

3. 操勞捱夜、飲酒、房勞的引起的肝腎失調。

以上因素夾雜,再加上致癌物質、遺傳等因素,就容易形成乳癌。
因此要預防乳癌,除了避開與乳癌較密切相關的致癌物質,例如:過量雌激素攝取、高脂高糖食物、酒精等,也需要適時減壓、保持心情舒暢、減少操勞、多做運動、注意飲食等。
中醫如何治療乳癌?
彭醫師澄清,中醫治療乳癌的目標主要不是消除腫瘤,而是針對正在接服西醫腫瘤治療的患者,以內服及外用中藥主要協助舒緩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例如:化療容易引起腹痛、泄瀉、困倦等副作用,可處方益氣健脾、理氣化濕等中藥改善;電療可能引起皮膚發炎情況,可以涼血清熱潤膚的內外用中藥改善。
針對因不同原因沒有接受西醫治療的患者,中醫的治療目標除了舒緩症狀,也會攻補兼施,加入有抗腫瘤功效的中藥,減慢腫瘤的發展,同時提升患者體質,雖然未必能「消滅腫瘤」,但往往可讓患者「與瘤共存」,讓癌症對患者的影響降到最低,改善生活質素,延長生命。
治療乳癌後的復康建議
對於乳癌康復者而言,除了定期覆查身體情況、改善既往不良生活習慣外,也可尋求中醫藥的協助。中醫藥的角色主要在於改善體質,消除引起癌症的體質因素,幫助康復者盡快恢復健康,提升生活質素,並且預防癌症復發。
中醫的建議食療
如希望配合食療改善體質,建議先諮詢中醫師,了解身體情況後選擇合適的食物。
根據不同情況可選擇以下食物:
症狀:肝鬱氣滯,出現胸翳悶、脇痛、呼吸不暢、心情鬱結、胃口不佳、腹脹等表現。
建議:可多服花類、橘類、瓜類食物,有疏肝解鬱作用,如玫瑰花、桂花、果皮、檸檬、絲瓜等。

症狀:痰濕或濕熱,出現痰多、噁心嘔吐、腹瀉便粘、水腫等。
建議:可多服有祛濕健脾食物,如淮山、白扁豆、陳皮、粉葛、蓮子等。

症狀:熱毒或燥熱,出現口乾渴、皮炎、口腔潰瘍、便秘等。
建議:可多服性質清涼滋潤的瓜、菜、水果,例如白菜、芹菜、冬瓜、苦瓜、青瓜、梨子等。


彭子芯醫師,香港註冊中醫師。(照片由醫師授權刊登)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