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鼻竇炎是指鼻竇腫脹,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多數源於病毒引致的感冒及鼻塞,並可於一週內自行復原。但若是鼻竇發炎,便會出現如頭痛及面部疼痛等其他徵狀,並一般會在兩到三週內自行復原。
發病原因
- 季節性過敏,例如鼻敏感
- 吸煙和吸入二手煙
- 鼻竇結構異常,例如鼻子或鼻竇內膜的生長,稱為鼻瘜肉
- 免疫力低或正在服用會削弱免疫力的藥物
病徵
- 口臭及耳臭
- 咽喉痛
- 鼻子阻塞及有黃綠色粘液
- 臉頰,眼睛或前額周圍的腫脹、疼痛和壓痛
- 幼兒鼻竇炎的體徵還可能包括煩躁,進食困難和通過嘴呼吸
可出現的併發症
儘管併發症是非常罕見,但有存在的可能性。
- 膿腫
- 骨髓炎
- 腦膜炎
- 眼睛周圍的皮膚感染,例如是眼眶蜂窩織炎
高危人群
以下情況可能會增加成人或兒童患有鼻竇炎的風險:
- 囊性纖維化
- 鼻竇結構異常
- 過敏性鼻敏感或花粉症
- 抽煙及長期吸入二手煙
- 海拔的變化,例如飛行或潛水
- 愛滋病毒者(HIV)或免疫系統低的患者
應做檢查
醫生會通過光纖鏡(稱為鼻內窺鏡或鼻鏡)觀察鼻竇,以診斷鼻竇炎:
- 在鼻腔裡尋找瘜肉的跡象
- 照射鼻竇以尋找炎症的跡象
- 輕拍鼻竇區域以檢查感染情況
相關療法
醫生可能會先建議鼻竇炎患者服用藥物來緩解患者的症狀,例如:
- 類固醇鼻噴霧劑或滴劑:以減少鼻竇腫脹的情況,幫助鼻竇引流。
- 抗組胺藥 :適用於過敏而引起的鼻竇炎
- 抗生素:若自行治療一星期後症狀沒有改善,醫生可能會給予一個療程(三至十天)的抗生素治療 (適用於細菌感染而引起的鼻竇炎)
若病情變得嚴重時,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
- 在醫生監察下短期地服用類固醇
- 若以上方法皆無法解決炎症,可能會建議採用手術治療
- 鼻內窺鏡手術:擴大鼻竇開口並引流鼻竇,可進行全身或局部麻醉,此手術常見且安全。或,其他類型的手術:包括切除鼻瘜肉及鼻中隔軟骨的矯正變形手術
預防方法
以下方法能減少鼻竇炎發生的機率:
- 接種流感疫苗
- 壓力及情緒管理
- 避免煙霧和污染物
- 快速適當地治療過敏
- 多喝水以增加體內水分
- 使用加濕器增加鼻子和鼻竇的水分
- 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抗氧化劑和維他命,增強免疫系統並幫助身體抵抗感染
相關專科
耳鼻喉科
協會
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
Reference
https://www.nhs.uk/conditions/sinusitis-sinus-infection/
https://www.cdc.gov/antibiotic-use/community/for-patients/common-illnesses/sinus-infection.html
https://www.mountsinai.org/health-library/diseases-conditions/sinusitis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sinusitis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