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骨質增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退化。一般會生長在關節壓力較大的地方,常見於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是因為關節受到的壓力長期過大,姿勢不良或過度勞損。骨頭末端近關節位置就會自行長出新的骨骼及軟骨組織,來填補因損耗而出現的虛位。因為這些新的骨骼及軟骨組織在X光片上呈現刺針狀,所以稱為骨刺。
發病原因
骨刺長出即是代表骨頭已經開始進入老化的階段。像機器用久了,其中的零件出現了磨損,而當骨頭與骨頭間的軟骨長期受到壓力或損傷,就會慢慢失去彈性及變薄,導致上下的骨頭產生磨損,當骨頭受到磨損後,本身會自我修補,但同時造成鈣質沉澱而導致骨質增生。
骨刺有兩類型,分為退化性頸/腰椎狹窄及腰椎間板突出症。
- 退化性頸/腰椎狹窄:隨著年紀的增長而產生慢性退化所引起的骨刺,但不一定會有症狀。
- 腰椎間板突出症:因為椎間板的纖維還或是髓核脫出,而壓迫到神經,導致疼痛。
病徵
- 手腳會呈現燒灼或刺痛感
- 站立或走路時,脖子、腰部或下背部有鈍痛情況及隱隱作痛的感覺
- 某些身體部位會失去協調
- 肌肉抽搐、痙攣或抽筋
- 肌肉萎縮
- 感到麻木及遲鈍感
- 肩部、臀部、大腿有輻射狀的疼痛情況,或有機會蔓延引起頭痛
可出現的併發症
- 關節可能會有發炎及腫脹
- 背部與關節受壓時會感到痛楚
- 當骨刺壓迫到神經,有機會出現排便及排尿上困難
高危人群
- 老年人
- 常長時間站立及坐下的人
- 姿勢不正確的人
應做檢查
X光檢查:觀察脊骨的健康狀況並仔細分析患者的關節活動能力,檢查脊骨或關節有沒有出現錯位。
相關療法
- 物理治療
- 藥物治療
- 非類固醇消炎藥:含有止痛、消炎及消腫作用,但效果因人而異,甚至有可能引致一些其他的副作用,例如腸胃不適、胃潰瘍和胃出血等
- 環氧化酉抑制劑:全新一代的止痛藥,可以針對性地壓制導致痛楚及發炎的酵素,具有良好止痛作用、而且不會影響到腸胃及止痛時間比較長
3.骨科手術微切口手術:採用內窺鏡輔助,目前在骨科手術中已愈來愈普遍,好處是切口比較細小,病人可以快速康復。
4.全關節置換手術:用人工關節代替已經嚴重磨損的關節,恢復功能。
預防方法
要預防或改善骨質增生或骨質疏鬆, 可注意以下細則:
- 控制體重,減少關節負重:避免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平均,而造成骨質增生。
- 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原因之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 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適當的體育鍛鍊是預防骨質增生的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而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
- 補充鈣質:在飲食中適當補充鈣質,例如多喝牛奶,多吃芝麻、黑豆、海帶、紫菜與黑木耳。年長人士也可適當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等與骨代謝關係密切的保健食品或藥品,以減緩骨組織的衰老和退行性改變症狀
相關專科
骨科
協會
香港脊醫學會
Reference
https://www.union.org/new/tc_chi/health_info/health_articles_orthopaedics2.htm
https://www.nymg.com.hk/symptoms/bone-spur
https://www.edh.tw/article/15769/2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