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痛風症又名代謝性關節炎或高尿酸血症,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疾病。主要原因是關節患裡尿酸晶體凝聚,使關節腫脹和劇痛難忍。痛風症最常發生在身體的一處關節,最常見為大姆趾,但亦有機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份如:足踝、手肘、手指等關節。
發病原因
痛風症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人體內過多尿酸所致。而尿酸是每個人體內血液自然存在的化學物。因為患者身體內的 “嘌呤 ”新陳代謝失調,而引致血內尿酸過高,尿酸鹽積聚於關節組織中而引致發炎及痛楚。
痛風症與遺傳因素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而經常暴飲暴食,亦很容易誘發這種疾病。所以痛風症又稱為「富貴病」。
病徵
- 痛風主要是引致急性關節炎發作,大部份患處位於單一關節如:大拇趾(腳趾公)
- 患處變得紅腫、發熱及疼痛。數天後,痛楚會開始漸退
- 若血液內的尿酸濃度不受控制,尿酸鹽將會漸漸凝聚於其他關節裡
- 若病症得不到適當的治療,會引發身體更多處的關節發炎,並且經常復發
- 嚴重的痛風症會引致關節變形,形成慢性痛風
- 慢性痛風能會令腎功能受損,並產生結石在腎臟或軟組織內
可出現的併發症
- 關節嚴重受損或關節變形,最後導致殘障
- 尿酸增
- 突發性心臟病
- 中風
- 急性腎功能衰竭
- 痛風性腎病
- 尿酸性腎石病
- 糖尿病
- 高血壓
- 股骨頭壞死
- 高血脂
高危人群
- 40歲以上男士( 若男士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或等於35),其患痛風的機率則會增加兩倍)
- 更年期後婦女
- 體型過胖者
- 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患者
- 鬱血性心衰竭患者
- 代謝疾病患者
- 酗酒人士,特別是經常飲用啤酒
- 家族有痛風遺傳病歷
- 服食利尿藥的人士
- 患有牛皮癬患者
應做檢查
- 臨床評估
- 顯微鏡檢查
醫生一般都能以臨床痛風症的病徵及病狀作出準確的評估,除此之外,醫生也會建議替患者抽取關節積液作顯微鏡檢查,此檢查可協助醫生排除關節受到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而醫學界亦發現超聲波和電腦掃描,能對於診斷痛風症有一定的幫助。常規的X-光檢查亦有助醫生診斷慢性痛風症會否以造成的關節受損。
相關療法
由於痛風症是不能完全根治的,醫生會處方適當的藥物,以有助患者減低病症所帶來的關痛楚以及減少發病機會。
治療痛風症的藥物有急性和慢性兩種:
1.急性痛風症藥物:能有效舒緩的關節痛楚以及消除紅腫,回復關節活動能力。常用藥物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秋水仙鹼 (Colchicine)。
2.慢性痛風症藥物:可防止痛風發作。幫助尿酸排出體外、平衡尿酸水平。
不過使用藥物治療期間,請遵循醫師指示服藥,不得擅自停藥,以免令病情惡化。
預防方法
患者如果能作出飲食和生活的調整並適當地服藥,在雙管齊下的情況下,是可以有效地防止痛風症的發作,以下有一些預防方法可供患者作參考:
1.避免進食含高嘌呤食物。
- 酒精及含糖飲料
- 動物的內臟,如腦、肝、腰、心臟、脾臟 (俗稱豬橫脷 ) 等。
- 過量的乾豆類、冬菇、椰菜花、菠菜及鮮露筍等。
- 過量的肉類、家禽類和魚類。
- 沙甸魚、魚卵、貝殼類的海產,如帶子、青口等。
2.避免精製糖食物。如: 蛋糕冰淇淋等
3. 注意蛋白質的攝取。
4.五穀根莖類可適量攝取。
5.可食用乳製品及黃豆製品。
6.少吃高脂肪食物。
7.少吃海帶及乾燥香菇。
8.補充足夠水分(每天最少兩公升)可以幫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
9.避免身體過胖。
10.適量的運動
雖然痛風症並不完全因飲食有關,但兩者之間仍然有密切的關係,患者可配合適當的運動,保持良好的體重以減低病發的機會。
相關專科
- 風濕病科
協會
- 香港保健協會
- 香港風濕基金會
Reference
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common_health_problems/bones_and_joints/gout.html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doc/Drug%20Knowledge/Gout%20Drugs.pdf
https://www.hkarf.org/wp-content/uploads/2020/01/Gout_2017.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