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療

茶療是一種以喝茶來達到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自然療法。茶療中所指的茶,是包括天然取材的茶葉、花草茶、傳統草本保健茶,即我們常說的「涼茶」。


根據古代有很多醫藥典籍都有記載,茶葉具有很多保健的功效,就以名醫華佗曾在《食論》中道出「苦荼(茶)久食,益意思」,意思是茶雖苦澀,但有提神醒腦的功效。《神農本草經》亦引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葉早在遠古年代,已證實能作解毒之用,亦有治病和保健之說,至於草本、藥材所煮泡出來的茶療,也備有相對的藥用價值,最重要的是必須因應體質、症狀,選對正確的茶療材料,經過一段時間的飲用,自然會得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茶葉的種類

茶葉分綠、白、 青、 黃 、紅、 黑六大體系,在經過發酵、烘焙的過程中,其原有性質味及功效會有所改變,各有不同。所以應以個人體質、季節來選擇合適的茶類。


以氣候區分適合飲用的人群、體質


春夏季節:


綠茶:

天然未經發酵,所以能保留茶葉原有的天然營養成分,如:茶多酚、胺基酸、葉綠素等。茶葉性質清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清暑利水、明目、清血、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春天陽氣升發,夏天陽氣旺盛,人體體機較易上火,綠茶適合於體質偏熱的人士,故陽虛體質人士不宜飲用。綠茶的選擇包括: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


明目提神、防輻射:
綠茶中的脂多糖,有防輻射的功效,對於需要時常使用電腦、手提電話這些電子科技的白領上班一族,及面對生活工作壓力 ,容易心鬱氣滯的人士,飲用綠茶,有助清肝明目,提神醒腦,解除心火。


清肝排毒:
綠茶具有解毒、清肝、護肝的功效,經常熬夜,煙酒過多的人士每天飲用 ,可幫助身體排出體內毒素。經常進食煎炸辛辣食物的人士,容易因食積於體機化熱,導致胃熱過盛,飲用綠茶可排解體內熱毒。


抗氧化:
綠茶內的成分具抗氧化、有降血糖、血壓、血脂等,適合三高人士飲用。


夏季時節:

白茶:

是以新鮮茶葉,置於通風透光的室內自然萎凋、曬乾、烘乾而成,使白茶保留了新鮮茶葉原有的營養成分。

白茶滿披茸毛,色白如銀,性質寒涼,具清熱解毒、消暑利水、降火除煩、提神醒腦、明目、健齒等功效,適合體質偏熱、臟腑容易上火、熱毒所致的炎症以及暑濕引發感冒的人士。白茶的選擇: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等 。


降血脂:
對於三高人士、糖尿病患者,白茶中的維生素C能有效分解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有助降低血壓、血脂。


清熱下火:
口腔容易出現潰瘍、口臭、上火引起的牙痛、便秘的人士,飲用白茶,有清熱降火的功效,症狀可得以改善。


安神紓壓:
白茶中的茶多酚,有紓緩安神的作用,有助精神壓力的人士,放鬆心情、緩解壓力。


夏秋季節


黃茶:

屬輕發酵、殺青的茶葉,在加工的過程中,會加上一道燜黃的工序,使茶葉偏黃,沖泡後,茶湯會呈黃色。

黃茶含豐富的氨基酸,消化酶、茶多酚等營養成分,在眾多的茶葉類別當中,黃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較高,有健脾益胃、幫助消食及防癌、抗炎、去痰止咳的功效。還有 ,黃茶中含鐵、鋅、錳等人體所需的益微量元素,對血管運作功能、抗氧化有一定的幫助。黃茶的選擇包括: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幫助消化:
在炎熱多雨的夏天,暑濕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的運作,飲用黃茶,有助消化、清暑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陰虛體質人士,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胃脹不適等症狀。


潤喉:
而秋季天氣乾燥,燥邪傷人,容易消耗體內津液,要預防秋燥引發的呼吸道不適,飲用黃茶,有生津潤喉的功效,減少上呼吸道的疾病。


促進代謝:
肥胖或運動量少的人士,飲用黃茶,有助促進身體脂肪的代謝及分解,減少體內脂肪積聚。


秋季時節

青茶:



半發酵茶葉,性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溫熱平和適中。有生津潤喉、提神醒腦、清除體內積熱、利尿、消脂的功效,宜在秋天乾燥的季節飲用,可緩解秋燥。青茶的選擇包括: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等。


消脂利尿:
肥胖人士,常飲用黑茶,有助消化、利尿、消脂的作用。


降血壓:
三高人士、糖尿病患者、老年人,青茶內含有維生素 E、維生素 C、茶多酚等多種成分,有助血管的運作,對於降血壓、血脂有一定的幫助。


養顏消躁:
更年期女性,因體內賀爾蒙的影響,容易心煩氣躁的狀況,可飲用青茶作調理,有滋潤除煩、養顏的功效。


冬季時節

黑茶:

是一種經過殺青、揉撚、渥堆、風乾的後發酵茶,茶葉色呈黑色,而黑茶越陳,品質越好,藥療功效可媲美靈芝。

黑茶性質溫和,具有消滯去膩、袪濕、溫胃養胃等功效,適合痰濕瘀滯、體質虛寒的人士。黑茶的選擇包括:普洱茶、茯磚茶。


降血壓:
三高人士,適量飲用黑茶,有助體內的糖分代謝,軟化血管,降低血壓。


排毒消脂:
肥胖人士、經常進食油膩煎炸食物的人士,飲用黑茶,可幫助脾胃消化、排毒、分解脂肪的作用。


暖胃:
脾胃虛寒的人士,容易出現寒邪引起的腹瀉、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狀,飲用黑茶,有暖胃的功效,有助改善症狀。


紅茶:



全發酵茶類,性質溫和味甘,茶葉呈黑,茶湯呈深紅色。紅茶有暖胃祛寒止瀉、溫陽活血、消化食物、生津利尿、散寒除濕等功效。適合濕重、虛寒體質的人士。紅茶的選擇包括:祁門紅茶、功夫紅茶等。


養胃:
腸胃不好的人士、消化力功能衰退的老年人,飲用紅茶,有助消食、養胃的作用。


延緩衰老:
紅茶含有較多的抗氧化成分,具有延緩衰老、防癌抗癌的作用,紅茶中的某些成分還有助於提高血管舒張度,有助預防和改善高血壓、心臟病等。


改善體寒:
容易怕冷、手腳冰涼,或有痛經症狀的女性,飲用紅茶有助改善體寒。


適宜的時間:

以十二時辰,來進行茶療養生。

  • 早上(7點至9點):進食早餐後,胃經運行,飲用清茶可補充身體水分,促進血液循環。


  • 午餐後(下午1點至3點):「飯後消食,午後長精神」,心經運行,飲用普洱茶或綠茶可提神醒腦,幫助腸道蠕動,消化體內食物。



  • 晚上(晚上7點至9點):是心包經運行,可飲用普洱茶,幫助身體修復免疫系統,及分解體內脂肪,消化食物及暖胃。


不適宜飲濃茶(即茶葉浸泡過久)的人士:

  • 腎虛體弱人士
  • 便秘人士
  • 心臟病患者
  • 嚴重高血壓患者
  • 嚴重神經衰弱者
  • 貧血人士
  • 孕婦
  • 小童


飲茶注意事項:

  1. 切忌空腹飲茶,增加腸臟蠕動及胃酸,容易引起腸胃部不適。
  2. 不應以茶服藥,茶裡的物質會中和及影響藥物的療效。
  3. 隔夜茶、茶葉浸泡過久或沒有妥善處理的茶湯會釋出過多咖啡因、茶單寧,或變質、渾濁,會導致胃部不適,不宜飲用。
  4. 茶葉可以攝氏80度以上熱水浸泡飲用,近年,潮流興飲用冷泡茶,以室溫清水浸泡茶葉,茶單寧、咖啡因不易大量釋出,所以長時間浸泡也不會苦澀,但需注意保存,可存放冰箱內。不過,體質虛寒人士不宜飲用冷製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