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中醫資訊:
由香港註冊中醫師 潘子剛醫師分享提供。
西醫觀點的疾病介紹
斑禿,又稱「鬼剃頭」或「圓禿」,是一種脫髮疾病。頭部的位置出現局部性斑片狀脫髮,斑塊的大小像一個硬幣,嚴重可能會變成網球般大。如患者的情況嚴重可能會導致禿頭,甚至伸延到全身,令睫毛,眉毛,其他體毛脫落。斑禿不會傳染,亦不會讓人生病,但會影響患者的外表。
西醫觀點的發病原因
斑禿的成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免疫系統失調,導致淋巴球與白血球短暫性錯亂,開始時體內會為了抵抗外來病菌的攻擊而產生自我防禦的抗體,把毛囊及毛髮視作為入侵的對象,繼而對毛囊及毛髮作出攻擊令到頭髮掉落。除始之外,患者的荷爾蒙協調變化都會導致情
緒出現起伏,甚致是因為家族的基因體質遺傳包括氣喘、乾草熱、異位性皮膚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白斑症、糖尿病、重症肌無力、免疫性貧血等特殊疾病都會導致斑禿。
斑禿的種類分為以下五種:
1.單次侷限禿:圓形禿是斑禿中最常見的一種,普遍只會出現在頭部。
2.多次侷限禿:跟單次侷限禿相似,患者頭頂上會出現數個小型的掉髮區塊。
3.全頭禿:單次及多次型侷限禿症狀如情況持續地惡化可能會出現全頭掉髮的情況。
4.蛇行禿:掉髮的形狀不是圓形而是條狀型路徑的不規則掉髮,出現於後頸或頭側部的髮際線。
5.全身禿:即是出現全身毛髮都有可能掉落的情況包括眉毛、睫毛、鬍子或手腕,身體上任何有毛髮生長的地方都有毛髮掉落的情況出現。
西醫觀點的病徵
- 脫髮
- 毛髮停止生長
- 頭髮或眼眉出現斑狀
西醫觀點的可出現的併發症
- 全身性紅斑狼瘡
- 甲狀腺疾病
- 橋本氏甲狀腺炎
- 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
- 白癜風
- 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
西醫觀點的高危人群
- 精神壓力過大人士
- 操勞過度
- 勞神睡眠不足
- 免疫系統失調:T淋巴細胞錯誤攻擊毛囊
- 頭痛、偏頭痛或頭皮刺痛患者
西醫觀點的應做檢查
- 皮膚切片檢查
- 抽血檢查 :檢查是否患上白斑、甲狀腺疾病和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有關的疾病。
西醫觀點的相關療法
- 局部塗抹及注射類固醇:每二到四周接受局部注射類固醇。
副作用:局部性皮膚萎縮凹陷、毛囊炎、色素脫失或微血管增生。
- 生髮藥水(Minoxidil):每天於掉髮處塗抹生髮水,每天塗抹兩次。
- 照光或雷射治療:以紫外光、紅外光或準分子雷射的照射治療方式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為期半年或才有效達到生髮效果。
- 局部免疫療法:塗抹致敏物質例如:DPCP、diphenylcyclopropenone或SADBE、squaric acid dibutyl ester以進行皮膚及毛囊免疫調節以減輕掉髮及幫助恢服頭髮的生長。
副作用:患處會出現紅腫或水泡淋巴結出現腫大或皮膚色素沉著。
- 口服性類固醇藥物治療:環孢黴素(cyclosporine)或小分子免疫標靶藥物(Tofacitinib),口服性類固醇藥物能輔助其他的治療達致更佳的效果。
西醫觀點的預防方法
- 保持心境開朗,避免過度焦慮或抑鬱。
- 控制飲食,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而減少對皮膚做成刺激。
- 減少對頭皮造成刺激例如切勿胡亂塗抹任何坊間的生髮產品,減低日常對頭皮的刺激,盡量使用含天然成份的洗髮水及護髮素及多進行頭皮按摩。
相關專科
皮膚及性病科
中醫觀點及分享
中醫觀點的病因
在中醫角度,斑禿的術語是「油風」,俗稱「鬼剃頭」;發病為突發性現象,起因多是由於工作壓力或睡眠質素差,導致氣血失調所致,而在一夜間出現禿髮。
患者會忽然發現有圓班狀脫髮分佈在頭部不同位置;形狀可為圓形、隋圓形、不規則形狀,大小不一;可能是一個或幾個點。
脫髮部位的頭皮會比較光滑光亮,脫髮區域附近的頭髮比較脆弱、容易脫落、用微力就可扯斷。
禿髮的種類
- 斑禿:僅頭髮呈現斑狀脫落
- 全禿:全部頭髮剝落
- 普禿:全身毛髮(眉毛、鬍鬚、陰毛、腋毛)脫落
班禿的成因與日常生活有關,因城市生活節奏急促、環境充滿壓力、加上休息不足、體力透支、精神壓力較大,容易造成斑禿的現象。
除上述的精神方面的原因外,飲食失節,好吃煎炸燥熱之品、情緒不穩之肝火、血氣的虧損也可引致班禿;病因是氣血陰陽失調,頭髮失去滋養。
中醫觀點的調理方法
中醫理論中,班禿的病因病機有三大類:虛、實、虛實夾雜。
「虛」方面,主要因為氣血不足,或肝腎兩虛;「實」方面,則是血熱生風或血瘀阻絡,阻礙清竅;「虛實夾雜」屬於頗為常見的情況,當身體透支後,血氣或肝腎不足,兼夾出現血熱或風盛現象。
在處理病情方面,實症(有血熱或風盛成份的班禿),症狀包括:突然快速脫髮、頭部會有痕癢感、心煩易怒、焦躁、失眠多夢。治療此類患者多用涼血驅風方法,具體藥物包括:生地、水牛角、丹皮、桑葉、蒺藜;出現頭部痕癢的話,則用天麻、驅頭風成分之藥物。
另外,醫師建議,若頭部容易有熱感,可在洗髮後用海鹽,加上暖水,稀釋後敷在頭上,可改善頭部過熱的問題。
若是「氣血兩虛」的情況,即身體虛弱,臉色蒼白,易暈易累,此類病人多用補氣養血配方,如:八珍湯,視乎個人體質作加減,內有補氣補血成份。
另一種情況是「肝腎陰虛」,頭髮脫落會相對緩慢、平日的頭髮較焦黃乾旱、臉色萎黃、容易出現頭暈耳鳴、腰酸膝軟的症狀。此類病人多用滋補肝腎療法,藥物多以六味地黃丸為主,再作加減。
再有類型是「瘀血阻絡」,或者稱為「瘀血阻竅」。身體的血流循環出現障礙,血液粘稠導致氣血瘀阻,常見於情緒急躁的病人,出現氣滯血瘀的情況;需用活血化瘀的療法;症狀較為特別,脫髮部位的頭皮會刺痛,臉色晦暗,女性病人有機會月經不調,舌頭甚至會出現瘀點、瘀斑。此類病人常用「通竅活血湯」治療,治療方法是活血化瘀,疏通局部阻塞的瘀血。 此外,亦可用梅花針,在頭部脫髮地方放血,刺激部位致輕微出血,有助局部循環,改善病情。
虛實夾雜類型的病人身體狀態虛損,肝腎虛弱,上半身風熱或者血熱,需要滋陰、補肝腎,加上適當涼血方法,可用六味地黃丸、再加上桑葉、生地、側柏葉、首烏、白芍,滋陰養血之餘,也有涼血驅風的作用,改善上半身和頭部過熱的情況,肝腎營養充足,有助頭髮生長。
中醫觀點的預防方法
日常的飲食要均衡,避免燥熱食物,保持腸胃暢通;增強睡眠質素,以放鬆神經系統,頭部營養則不易流失。情緒方面也會影響,應常做拉筋、深呼吸的訓練,放鬆緊張的心情,有助身體氣血調和;另外,腸胃部、消化道亦要保持暢通,不宜進食生冷食物和過飽。
Reference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