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

疾病介紹


膽結石是在膽囊中形成的類似石頭的沉積物,膽囊是右上腹部肝臟下方的一個小器官,作用是存放膽汁,在消化過程中分解脂肪。當膽汁中膽固醇過多時,便會形成膽結石。它們可以很細小,像針尖一樣大,亦可以大如高爾夫球,而且數量可能從一百到幾百不等。


膽結石主要分2種類型,膽固醇結石和色素膽結石。

  1. 膽固醇結石最為常見,顏色呈黃綠色,主要由於膽汁中內膽固醇過多、膽紅素過多及膽汁鹽不足時,導致膽囊不能排空,便會形成。
  2. 色素膽結石的發生率較少,呈顏色深棕色或黑色,由膽紅素鹽組成。如患有肝硬化,膽道感染或某些血液疾病的患者,他們肝臟產生的膽紅素比一般情況多,當膽囊無法分解多餘的膽紅素時,就會形成色素膽結石。


發病原因


膽汁主要由膽固醇,膽鹽,膽紅素和水成分組成。如果膽囊未能正確排空,或者膽固醇,膽汁鹽或膽紅素濃度過高,便有機會發展成膽結石。而患上膽結石的風險因素大多與飲食有關,而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肥胖: 肥胖是膽結石的主要風險因素,
  • 性別:女性,比男性患上的機率高於兩倍
  • 年齡: 60歲以上的人士比年輕人更容易患膽結石
  • 雌激素水平,特別在懷孕期間:服用避孕藥或懷孕期間會產生過量雌激素,增加膽汁中的膽固醇水平並且降低膽囊運作,這兩者都有機會導致膽結石
  • 降膽固醇藥: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藥物,可以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從而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通常含有高水平的脂肪酸,稱甘油三酸酯,會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
  • 快速減肥: 由於人體在快速減肥期間會代謝脂肪,導致肝臟將多餘的膽固醇分泌到膽汁中,從而導致膽結石


病徵


膽結石的症狀,會因應膽結石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約70%的膽結石患者可以沒有明顯的症狀,這些膽結石被稱為無聲膽結石,它們不會阻礙膽囊、肝臟或胰臟的功能,所以不需作任何治療。然而當膽結石變大或開始阻塞膽管時,通常在高脂肪餐後和晚飯後症狀就會開始出現,以下是膽結石的最常見症狀。

  • 上中腹部或右上腹部持續疼痛,程度亦迅速增加,並會持續30分鐘至幾個小時不等
  • 右肩伴有疼痛
  • 腹脹疼痛
  • 胸痛
  • 噁心和嘔吐
  • 消化不良

膽結石患者如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

  • 發燒,出汗和發冷
  • 劇烈的腹部疼痛
  • 黃疸-皮膚發黃或眼睛發黃
  • 小便困難
  • 尿色呈茶色,大便呈白石膏色


可出現的併發症


膽結石有機會引起併發症,如:

  • 黃疸病
  • 膽囊炎
  • 膽管炎
  • 膽源性胰腺炎
  • 膽結石腸梗阻
  • 敗血症
  • 膽囊癌


高危人群


以下人士會增加患上膽結石的風險

  • 家族有膽結石病歷的人士。
  • 20至60歲的女士比男士較容易患上膽結
  • 肥胖及體型過重人士
  • 快速減肥令體重急速下降的人士
  • 懷孕婦女
  • 長期服用各種藥物 如:口服避孕藥、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 以高脂肪或高膽固醇飲食習慣人士
  • 糖尿病患者
  • 肝硬化患者


應做檢查


要診斷膽結石,醫生會進行一些檢測膽結石的相關測試

  • 超聲波掃描:以確定膽結石的位置
  • 膽囊造影或肝膽掃描:將少量造影劑流經腸道進入膽囊,檢測膽管及膽囊的情況
  •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使用內窺鏡及拍攝X射線圖像,觀察膽管及確定膽結石位置
  • 驗血: 檢查感染、膽管阻塞,黃疸或胰臟炎的情況


相關療法


對於有症狀的膽結石患者,外科手術切除膽結石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

  1. 手術治療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鎖眼微創手術,在腹壁上開幾個小切口,通過切口放入儀器及微型攝像機,在視頻監控下將膽囊取出
  • 內鏡逆行膽道手術:在進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時,如發現膽結石阻塞了膽管,可在膽管下做一個小切口,使用網籃形儀器穿過內窺鏡,將膽結石取出
  • 開腹膽囊切除術:如手術過程中遇到複雜情況,醫生會採用開腹手術,在腹部開大切口,並將膽囊切除

2.非手術治療

口服溶出療法:使用口服藥物溶解膽結石,這種療法僅對細小的膽結石或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採用。不過療程需較長時間


預防方法


要減低患上膽結石,可從日常生活及飲食注意以下事項:

  • 避免食用高脂,油膩和油炸的食物,減少脂肪的攝取,儘可能選擇低脂飲食方式
  • 多進食纖維食物,蔬菜水果等,增加腸道蠕動
  • 保持健康的體重,每天做30分鐘以上的適當運動,切忌快速減肥
  • 喝足夠的清水,每天大約需要6至8杯
  • 切勿暴飲暴食,少吃多餐使身體更容易消化
  • 服用的一些營養補充品如:維生素C,鐵和卵磷脂,可以降低患膽結石的風險


相關專科

外科專科


Reference

http://www.mmh.org.tw/MackayInfo2/article/B311/682.htm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63&sid=832&page=1

https://www.scmh.org.tw/internet/blog/Dept_Preview.aspx?blog=S1NfSEU=&Type=0&Dept=5ad4de1c-cdf0-40ac-a191-4cfd0b30148d

https://www3.ha.org.hk/uch/civsd/publication/images/2016_68.pdf

https://www.hksh-hospital.com/zh-hk/%E5%A4%96%E7%A7%91%E4%B8%AD%E5%BF%83-%E8%86%BD%E7%B5%90%E7%9F%B3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