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



疾病介紹


肝臟細胞分為肝細胞和膽管細胞,前者可變成肝細胞癌,而後者可變為肝內膽管癌,肝內膽管癌約為肝癌的十分之一。膽管癌也可發生於肝外膽管,稱之肝外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癌症中除了肝癌外,膽管癌屬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


發病原因


膽管癌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危險因子,但患有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膽道寄生蟲感染疾病以患有纖維多囊腫肝疾病都會造成膽管慢性發炎的疾病而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比一般人士較容易患上膽管癌。


病徵


  • 右上側腹痛
  • 噁心
  • 食慾不振
  • 體重下降
  • 發燒
  • 尿液呈茶褐色


可出現的併發症


  • 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
  • 黃疸
  • 眼睛泛黃


高危人群


  • 過量攝取油份及高熱量人士
  • 吸煙人士
  • 喝酒人士
  • 三高病患者


應做檢查


肝功能檢查:通常會不正常,尤其膽紅素濃度及血清鹼性磷酸酵素會提高,但早期肝內膽管癌病人肝功能可以正常

影像檢查包括:

  • 超音波:可以看到阻塞區以上的膽管擴張現象,亦能夠直接找到腫瘤本身
  • 電腦斷層掃描:評估腫瘤的大小及對鄰近肝臟、淋巴結及其它腹內器官組織的侵犯程度
  • 膽道造影
  • 核磁共振掃描:功能根電腦斷層掃描略為相似,能夠用來評估腫瘤受侵犯的程度
  • 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造影術:先把內視鏡經由口腔到胃部再放到十二指腸,找出膽管及胰管的出口,再由此出口放入一條導管,經導管打入顯影劑,可以把整個膽管照出來,主要診斷肝外膽管癌。
  • 皮穿肝膽管造影術:此方法是以細針經由皮再插入肝內擴張的膽管,打入顯影劑,再用X光攝影。可以把膽管走向及分枝明顯的表現出來,並照出阻塞位置。
  • 正電子掃描:可以診斷肝內惡性腫瘤及肝外轉移,膽管癌最常轉移至淋巴結、腹膜、肺和骨。
  • 穿刺病理或細胞學檢查: 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或超音波引導經皮穿刺抽取腫瘤細胞或組織作檢查確診,一般建議只用不能切除之肝內膽管癌,因有出血及針道擴散風險。


相關療法


手術治療:主要是把長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及附近的病灶儘可能切除乾淨,但長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腫瘤因附近血管及神經相當較多,所以手術難度較高


預防方法


沒有有效預防方法,一般建議定期接受身體檢查


相關專科

腫瘤科


協會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


Reference

http://www.hklcf.org/livercancer.php?id=4&pid=13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2227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