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疝氣又稱「小腸氣」是指在腹腔壁出現了缺口,身體器官或組織(通常是腸道)就有機會從腹腔的缺口突出,形成小腫塊。疝氣可生於多個部位,如:腹股溝,腹部等。而任何年齡層皆有機會患上此症,但因男士和女士的腹股溝構造,存有很大差異;所以男士比女士更易患上疝氣,佔患者總數逾9成,故此許多人認為疝氣是男士專屬的疾病。
發病原因
疝氣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
- 先天性疝氣:是小兒泌尿科最常見的疾病,不能預防也不能在懷孕其間檢驗出來。疝氣有不同種類,而俗稱「凸肚臍」的肚臍疝氣在3個月大或以下的嬰兒最為常見。在幼兒的病例中較普遍的是腹股溝疝氣;即幼兒出生時發現腹璧有缺損,有一條未有閉合的漏管連接腹腔及陰囊(男性)或會陰(女性),以致腹腔內的器官如大腸、小腸、卵巢、子宮、膀胱等進入了腹腔,而且在腹股溝可看見突出的腫塊。
- 後天性疝氣:是由於腹股溝內和腹部肌肉變弱或肌肉受創傷,導致腹壁變得薄弱鬆弛。當腹腔內壓力持續增加時(例如:長期咳嗽、負重等),便有機會出現腹壁空隙,若體內器官或內臟組織跌出腹壁,進入空隙;便會在後腹壁層突出,疝氣(小腸氣)便因此而形成。另外年齡愈大病發風險也愈高。
除此以外,以下情況亦會增加患上疝氣:
- 女士產後肚皮鬆弛
- 做運動時,,運動姿勢及用力不當,令腹部 受壓引致小腸突出
- 長期咳嗽
- 因長期便秘而增加腹壓
- 腹壁結構出現先天缺陷
- 腹肌因手術疤痕或老化而變得薄弱
3.腹股溝疝氣(小腸氣)的分類:
- 斜疝:男性的腹股溝是斜向的,經輸精管通過腹股溝的通道而下陰囊的小腸氣,稱為「斜疝」。
- 直疝:弱點位置比斜疝稍向中移,跟人體老化有關。因腹股溝附近組織變薄形成弱點,小腸氣直接從此弱點突出而不經輸精管的孔道。
臨床診斷未必能確定病人所患屬斜疝或直疝。兩類疝氣的治療方法基本相同,但由於需要分解很多周邊組織,以斜疝的手術治療比較複雜。
病徵
1.嬰兒、幼童
當嬰兒在大哭、嘔奶或咳嗽後,腹部壓力增加時,會令疝氣更顯易而見;較年長的兒童會感覺肚子疼痛,肚臍或腹股溝位置有皮膚明顯的凸出。
2.成人
- 患者腹部會有突出的腫塊,大小會隨病人位置或腹內壓力而變化,大多數能被推回體內,在躺臥下時突出的腫塊亦會消失。而患者亦會出現以下病徵:
- 發燒、作嘔、腹部感到劇痛
- 咳嗽或長時間站立後感不適及疼痛
- 患者有時會感到腫塊痛楚
- 大腿內側會腫脹,當平臥時便會消失
另外,疝氣症狀其實並不明顯,若提起重物或站立時,感覺腹股溝有下墜感或突感疼痛,可能有機會患上此症。如對不適感有任何疑問,應立刻諮詢醫生的意見。
可出現的併發症
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疝氣有機會愈變愈大,因此小腸會有被卡住,影響腸道暢通和腸道的血液供應,而導致腸梗塞或腸臟壞死等嚴重併發症。
高危人群
- 經常健身者
- 吸煙者
- 長者
應做檢查
通常外科醫生會替小腸氣患者作檢查,了解病人站立及平臥時腫脹的程度。另外若懷疑有疝氣病症亦可作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
相關療法
疝氣是無法服藥物治療的,亦不能自行痊癒。外科手術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1.嬰兒、幼童
對於先天性的腹股溝疝,患者可在1至2歲施手術,醫生會在患處開一個1厘米小切囗或進行微創腹腔鏡手術,以疝用針綫封閉。而肚臍疝氣絕大部分可在無需治療的情況下自行消退。
2.成人
手術可分為傳統修補術及微創修補術兩種:
- 傳統修補術:醫生需要為患者開一個較大傷口將網片放置體內,進行術時需破開皮膚、肌肉及筋膜等,亦可能傷及神經線。過去放置體內的網片較厚,病人亦可能因此長期痛楚。如手術後三個月仍然痛楚,需要以藥物止痛。
- 微創修補術:手術大概需要一個小時,患者需全身麻醉,醫生會在病人肚臍下方開3個0.5至1厘米的小孔,利腹腔鏡儀器將內臟拉回原有位置,然後,釘上一塊約10乘15厘米的人造纖維網片,以修補缺口。因為約有兩成病人在臨床上沒有病徵,卻在另一側都有疝氣,所以在手術時通常會檢查腹壁有沒有其他缺口,如果發現有就一併修補。
手術後可能出現的風險及併發症:
- 傷口感染
- 腫脹
- 傷口疼痛及麻木
- 皮膚及陰囊挫傷
- 附近器官受損
- 陰囊水腫
- 傷口皮下積聚血塊
- 小便困難
- 小腸氣復發
- 睪丸萎縮 (罕見)
預防方法
1.嬰兒、幼童
一般情況下,嬰幼兒確診疝氣無須積極介入治療,普遍會持續監察病情以預防併發症出現。避免疝氣惡化的方法有:
- 衣服不要束過緊:6個月或以下的嬰兒或會使用包被或肚圍,使用時避免緊束腹部,以減輕腹腔受壓。
- 預防便秘:便秘會增加腹腔壓力,使疝氣更為嚴重。患者平日應多喝水和吃蔬果,以保持大便暢通。
- 預防感染,保持呼吸道健康:咳嗽會直接增加腹腔壓力,特別是患有氣管敏感或哮喘的嬰幼兒,更要注意氣管健康。
2.成人
- 應避免過分用力做運動,尤其是針對腹部的運動,如舉重、仰臥起坐等,要適可而止,疲累時便應休息,一日內不應重複做多次。
- 有便秘的多吃蔬菜水果蜂蜜以保持大便通暢。
- 注意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難的問題。(男士)
- 避免重體力勞動。
相關專科
- 嬰兒、幼童:小兒泌尿科
- 成人:外科
Reference
https://www.union.org/new/consent_form_files/GS-03c.pdf
https://www3.ha.org.hk/poh/en/services/aed/Hernia_eng.pdf
https://www.hkah.org.hk/tc/education/article/id/542/
https://www.union.org/new/consent_form_files/GS-03c.pdf
http://app4.rthk.hk/elearning/healthpedia/article.php?tag=&cid=2&id=50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