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大腸激躁症,又稱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常見因腸臟功能失調或敏感的疾病,任何人士均有機會患上此症,當中以年輕女性患者居多。患者會出現胃痙攣,腹脹,腹瀉及便秘等症狀,並且可能會持續數天,數週或數月,對日常生活做成重大的影響及不便。
不過引致大腸激躁症的確切原因尚未清楚,並且暫未有根治的方法,一般醫生會建議患者透過飲食和藥物控制症狀。
發病原因
- 腸道的蠕動速度過快或過慢
- 腸道肌肉神經過度敏感
- 大腸激躁症家族病史
- 生活或工作壓力過大
- 內分泌的變化,如女性在月經前後,症狀會更變得為嚴重
- 胰臟缺乏酵素,無法適當消化或分解食物
- 腸道受感染或有炎症
病徵
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患者可能會因壓力過大或進食用某些食物後產生腸道敏感,而出現症狀。
大腸激躁症的類型:
- 腹瀉為主的大腸激躁症
- 便秘為主的大腸激躁症
- 交替發生腹瀉和便秘的大腸激躁症
常見症狀:
- 胃痛或痙攣 ,通常在進食後會加重胃氣脹
- 每星期反覆出現腹痛,腹瀉,便秘交替發作的情況
- 糞便中的粘液,有排不乾淨的感覺
- 大便的型態:如石頭般堅硬、稀軟便或水便
- 經常放屁
- 體重下降
- 容易疲倦
高危人群
- 焦慮或抑鬱症患者
- 腸道神經過度敏感人士
- 有大腸激躁症家族病史的人士
- 35歲以下人士
- 女性
應做檢查
醫生會透過臨床的症狀,了解患者的家族病歷來作診斷。如有需要,醫生會進行一些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 血液測試
- 大便化驗
- 結腸鏡檢查
- X光鋇劑灌腸:觀察結腸是否有炎症及潰瘍跡象
- 乳糜瀉或乳糖不耐症的測試:測試腸道是否對該種類的食品產生過敏症狀
相關療法
大腸激躁症尚未有治療的方案,藥物治療可舒緩病症所產生的身體不適,如便秘、腹瀉或腹痛抽搐。
1.藥物治療
- 抗痙攣藥
- 抗抑鬱劑
- 止瀉藥
- 止痛藥
- 益生菌
2.健康均衡的飲食
- 避免飲酒、或食用大量的脂肪、含咖啡因、辛辣或加工等刺激腸道的食物
- 進食水果和蔬菜以增加纖維攝取量,但水果食量每日不應超過三份
- 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分
3.多做運動:增強抵抗力外,有助減壓
預防方法
- 要有規律的飲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或節食
- 避免飲酒、或食用大量的脂肪、含咖啡因、辛辣或加工等刺激腸道的食物
- 減少進食高腹鳴的食物,如: 西蘭花、洋葱、蘋果,啤梨等,避免食物的糖分留在腸道內,難以吸收及消化,刺激腸道,引致腹瀉,腹脹
- 多喝水,保持身體有充足水分
- 做適量運動,可增強抵抗力外,更有助舒緩壓力
- 作息定時,不要夜食,要讓腸胃得到休息
相關專科
- 普通科
- 腸胃科
Reference
https://www.union.org/gicentre/ibs.htm
http://www.3phk.com/v5article.asp?id=117
https://www.nems.org/Files/Health%20Ed/Irritable%20Bowel%20Syndrome%20-%20Chinese.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