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疾病,十二指腸是小腸的第一部分,是消化系統中食物離開胃部後直接通過的部分。
十二指腸潰瘍是指腸道內壁細胞所形成的黏膜保護層受到胃酸和消化酶侵蝕,。導致保護屏障受損,形成潰瘍。最常見的成因是由於幽門螺旋菌感染,患者會感到間歇性的腹痛及消化不良的症狀,當得到適當的治療後,病情通常會在幾週內得到好轉亦較少復發。
發病原因
- 幽門螺旋菌感染
- 長期服用或高劑量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例如:阿司匹林或消炎藥等,容易引發十二指腸潰瘍
- 酗酒、吸煙增加患有十二指腸潰瘍風險
- 飲食習慣:不定時飲食習慣,暴飲暴食,或食用過量高脂及刺激性食物,如:含咖啡因的飲料、乳製品、高脂肪食物辛辣食物、容易增加胃酸分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 精神壓力:長期處於焦慮緊張、憂鬱及過度壓力,會增加罹患十二指腸潰瘍
- 遺傳:家族中有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史
病徵
- 進食後2-3小時,會出現間歇性腹部疼痛、深夜或空腹時,腹部疼痛會加劇
- 消化不良
- 吃飽後感覺很飽脹
- 感到暈厥
- 嘔吐、噁心
- 體重下降
- 糞便呈黑色及有血
可出現併發症
- 十二指腸穿孔
- 十二指腸阻塞
- 上消化道出血
- 急性胃腸道出血
- 腹膜炎
- 貧血
高危人群
- 家族中有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史
- 吸煙、酗酒人士
- 長期服用或高劑量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的人士
- 不良的飲食習慣的人士,如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等
- 精神壓力過大的人士
應做檢查
檢驗是否幽門螺旋菌感染而引發。
- 呼氣測試:患者需喝一種含有尿素的飲料,喝完飲料後短時間內收集呼吸樣本,檢測出胃中是否存在幽門螺旋菌
- 糞便測試:分析糞便中的一小部分是否有幽門螺旋菌蛋白質
- 血液檢查:可以檢測人體免疫系統對幽門螺旋菌產生的蛋白質
- 胃鏡檢查:透過胃鏡檢查胃部和十二指腸內壁作檢查,並採集少量組織樣本,進行活檢化驗及種菌
相關療法
1.藥物治療
- 三聯療法:治療由幽門螺旋菌而引起的潰瘍;服用兩種抗生素和質子泵抑製劑,殺滅細菌,幫助降低胃酸
- 處方藥物,如:抗酸劑:以幫助患者減少胃酸的產生;細胞保護劑:抑制胃酸分泌,保護小腸壁膜組織
2.手術治療:修保腸內穿孔及止血
預防方法
1.預防十二指腸潰瘍
- 避免飲酒和吸煙,可減少胃酸的增加及刺激胃部
- 避免食用可能刺激性食物,例如含咖啡因的飲料、乳製品、高脂肪食物和辛辣食物
- 多吃水果和蔬菜,纖維的食物,可以減少胃酸含量,含豐富維生素A食物包括菠菜、胡蘿蔔、哈密瓜等,亦可幫助體內修補潰瘍症狀及減少患上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
- 多食益生菌食品
- 保持充份休息時間,維持適當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此外,運動也可以有助壓力的紓緩
2.減低感染幽門螺旋菌
- 在進食之前和如廁後應使用肥皂和水,清潔雙手
- 食用安全及煮熟好的食物,飲用乾淨安全的食水
- 與他人共餐時,應使用公筷
相關專科
腸胃肝臟科
協會
香港健康文化協會
REFERENCE
https://www.union.org/gicentre/pepticulcer.htm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11.html
https://www.ekg.org.hk/pilic/public/IM_PILIC/IM_OGD_0049_chi.pdf
https://www.edh.tw/article/16611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80053.html
圖片:Edh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