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

內文西醫資訊:

由香港註冊脊骨神經科專科醫生 陳竣煒醫生完成審核。

內文中醫資訊:

由香港註冊中醫師 鄭文輝醫師分享提供。

西醫觀點的疾病介紹


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的脊椎疾病,可發生在脊椎 的任何部位,最常見的是下背部、腰部及頸部,患者多為年輕人和中年人士。


脊柱是由33塊椎骨組成,每個椎骨會以椎間盤、韌帶和小關節與相鄰椎骨隔開,以幫助保持 脊柱的正常對齊、彎曲及控制活動;椎間盤是脊椎抵擋壓力的組織,當椎間盤受力過大、老化 或勞損時,椎間盤旁邊的纖維環因而受創傷及變得薄弱,椎間盤中間的啫喱狀的髓核組織便會 擠出,形成椎間盤突出。當突出椎間盤接觸或壓迫脊神經時,便會導致背部或腿部疼痛,麻痺 或刺痛感。 


西醫觀點的發病原因


椎間盤突出是由於椎間盤的外纖維變弱而破裂,啫喱狀的髓核擠出而引起。當中的風險因素包括:

  • 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髓核組織的水分減少及變弱。
  • 外傷: 車禍、跌倒等,都有機會導致椎間盤突出。
  • 重複性動作: 工作、生活中的某些不正確的姿勢會給脊椎壓力增加,如提起重物時過度彎腰、駝背等。
  • 身體過重: 體重過重會增加下背部的椎間盤上壓力。


西醫觀點的病徵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因人而異,具體取決於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和突出的大小。如果椎間盤突出沒 有壓在神經時,患者可能只會感到腰酸或完全沒有疼痛。但若壓在神經上,神經圍繞的身體部 位便可能會感到疼痛,麻木或無力。 


1. 腰椎(下背部)/坐骨神經痛

是由下背部的椎間盤突出而引起,症狀會從臀部伸延到腿部,神經受到壓力會引起疼 痛,、刺痛、麻痺,下腰痛及無力,通常是身體的其中一側受到影響,在站立,行走 或坐著時症狀會更加嚴重。


2. 頸椎

是指頸部神經受壓的症狀,主要包括頸部或肩之間的疼痛,從手臂向下伸延到手或手 指,感到疼痛、麻痺及有刺痛感。肩膀或手臂的疼痛可能會隨著頸部的某些位置或活 動而增加。


3. 胸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症壓迫了胸椎神經,則疼痛或麻木可能會從胸腔的背面到胸部或上腹部的 前部在肋骨周圍會感到疼痛或麻痺。若胸椎中較大的椎間盤突出會壓迫椎管內的脊髓 ,並導致腿部麻木,僵硬及無力,並且可能會影響腸道和膀胱排便和排尿的控制,導致失禁。 


西醫觀點的可出現併發症


  • 馬尾症候群:可導致大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難


西醫觀點的高危人群


  • 年長人士
  • 肥胖人士
  • 糖尿病患者
  • 長期站立或坐著的職業工作者的如:售貨員、司機
  • 體力勞動的工作者如: 搬運工人


西醫觀點的應做檢查


醫生會觀察患者站立、躺下的姿勢,活動範圍、身體狀況及引起疼痛的動作,並進行以下測試 作評估及診斷。 


  • X光:此測試不能檢測出椎間盤突出問題,但可以排除引起痛症其他的原因,如:感染、腫 瘤、脊柱對齊問題或骨折
  • 磁力共振掃描:確認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及神經受到影響的情況
  • 計算機化軸向斷層掃描:可顯示出椎間盤膨脹出來的軟組織,觀察椎間盤突出的階段和位置
  • 脊髓造影術:將液體染料注入脊柱,並進行一系列X射線和計算機斷層掃描掃描。可顯示突出的椎間盤或壓在脊髓或神經上的骨刺引起的脊髓液囊的凹痕
  • 肌電圖及及神經傳導檢查:評估肌肉收縮和靜止時的活動


西醫觀點的相關療法


保守治療包括自我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運動治療。大約80%的患者可在約6週內恢復 健康,並恢復正常活動。如果保守治療沒有太大的效用,醫生才會建議手術治療。


1. 自我治療

醫生會建議患者先作休息數天,限制運動量,及服用非處方幫助改善病情。在大多數 的情況底下,症狀會在幾天內得到改善,並在4至6週內完全消失。

2. 物理治療

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全部活動並防止再次受傷,物理治療師會指導正確的姿勢,舉重和 步行技巧,從而加強患者下背部,腿部和腹部的肌肉。

3. 運動治療

另外,一些特別的運動不但能強化患者肌肉,更可加快復原速度,使突出的腰椎間盤 慢慢縮回正常位置,訓練核心肌肉,防止此病復發。

4. 藥物治療:醫生處方一些藥物,如:

  • 非類固醇抗炎藥:用於減輕炎症和緩解疼痛。
  • 止痛藥:可緩減疼痛。
  • 肌肉鬆弛藥:可以控制肌肉痙攣。
  • 類固醇:減少神經腫脹和發炎。
  • 硬膜外類固醇注射:是一種有效的抗炎藥,要透過X射線下進行,將皮質類固醇和麻醉劑注射到脊柱硬膜外腔,能迅速緩解神經壓迫引起的疼痛。注射入硬膜外神經間隙後,可明顯減輕疼痛,但一年通常注射不超過3次。


有三種方法可檢查保守治療的效用。


  • 第一,患者的病徵位置將向上移動及好轉;本來由腳到腰的麻痺和痛楚由 下而上消失,麻痺感由腳、小腿肚、膝蓋、大腿、臀部至腰減少。
  • 第二,肌肉也會逐漸恢復, 並有不同指標作檢查之用,例如: L5腳趾公向上 和S1小腿根鍵力度增強。左右腳感覺平衡, 沒有左重右輕或左輕右重。
  • 第三,醫生以小錘輕敲打病人膝蓋或腳根後的筋,檢查反射作用。

若檢查結果良好,患者並不需要手術治療。反之,醫生或會建議切除術。

5.手術治療

  • 顯微椎間盤切除術

使用顯微鏡和顯微外科手術儀器去除椎間盤壓迫神經的部分,以減輕椎間盤突出所產 生的神經壓力。顯微椎間盤切除術經常用於頸椎,胸椎和腰椎的椎間盤突出。

  • 內窺鏡椎間盤切除術

醫生會在患者背部做一個小切口,使用擴張器的小管增加直徑 以擴大通往椎骨的通道,並去除以暴露神經和椎間盤的骨頭及取出破裂的椎間盤。


西醫觀點的預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除避免過度用力外,還需要注意正確的姿勢,以預防椎間盤突出。

  • 保持良好姿勢:可以減輕脊椎和椎間盤之間的壓力,保持背部挺直及平衡,提取重物 時要注意姿勢避免過度彎腰。此外,長時間坐著、站立時;建議每三十分鐘可做一些 伸手筋骨的運動。
  • 保持健康的體重:身體過重會令脊柱和椎間盤壓力增加,容易導致椎間盤突出。
  • 定期運動:運動如:游泳,能增強背部,腿部和腹部的肌肉。
  • 戒煙:抽煙會減少椎間盤組織的氧氣供應,從而增加椎間盤退化速度。 


相關專科

  • 神經外科專科
  • 骨科
  • 脊骨神經科


協會

  • 香港醫護學會
  •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


中醫觀點及分享: 


椎間盤突出可現在頸椎、胸椎及腰椎。即有機會發生在脊椎上中下部每一個不同關節內。常見的椎間盤突出可以分為三種,包括: 

1. 退化性椎間盤突出 

2. 病理性椎間盤突出

3. 運動創傷性椎間盤突出:運動創傷如一般的打球、跑步、攀爬外也包括了日常做家務及辦公室內的不良坐姿動作引發。 


中醫觀點的病因


椎間盤突出最常見是急性拉傷或過度承重增加脊椎壓力,使椎間盤的上盤和下盤的關節有機會錯位受損後,出現發炎腫脹令相關的軟組織突出。 

不論是退化性、病理性或是運動創傷性引起之椎間盤突出,除同樣有相關的腫痛外,也會造成活動能力減低,肢體亦可能出現麻痺或針刺的症狀。


中醫觀點的治療方法


建議患者先停止相關運動休息數天,如患處未能得以改善,應儘早咨詢專業註冊醫師以針灸、草藥、骨傷復位等手法處理傷患。在有需要時透過進行X射線,醫學超聲檢查及磁力共振等檢查加以確診,以尋求更準確的治療方法。 不建議患者未經專業註冊醫師指導處方下胡亂自行使藥物膏貼。

中醫角度講求戒口,患者不應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類,避免痛症變得嚴重。


中醫觀點的預防方法


早睡早起多做些柔軟適量運動,保持身體柔韌度,可減低患上椎間盤突出機會。

避免一些突然過急的旋身、彎腰、過度承重搬重及從高處跳下動作等,以免造成脊椎受損。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 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