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

經常頭痛響腦腫瘤警號 六招加快康復進度

疾病介紹

腦腫瘤,為大腦組織異常分裂,局部腦細胞不受控增生,形成瘤塊;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腫瘤。

  • 原發性:腫瘤組織形成自腦細胞,並在原有位置上不斷生長及變大
  • 繼發性或轉移性:是指腫瘤組織從其他身體器官轉移或擴散至腦部;不完全是腦癌

 所以腦腫瘤是有良性與惡性之分,後者稱為腦癌。

1.良性腫瘤:大多為原發性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具有較完整的包膜,細胞分化良好,極少機會擴散,一般對健康威脅不大,如腦硬膜腫瘤、 腦膜瘤、腦下垂體瘤。

2.惡性腫瘤:生長迅速,異常地增生的細胞並沒有完整外膜,會侵害其他正常器官組織,影響腦部及身體基能,大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腫瘤。

  •  原發性:常見有星形膠質瘤的第四級-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約有70名患者在2009年罹患此癌瘤
  • 繼發性轉移性:2009年約有200宗案例,繼發性腦癌再細分成局部轉移和遠距離轉移

a.局部轉移:指癌細胞由附近原發的身體部位游離至腦部;最常見是鼻咽癌。

b.遠距離轉移:為最常見的腦腫瘤,癌細胞經血液轉移至腦部,形成一個或以上的顱內腫瘤;常見是肺癌、乳癌;亦可能是在治療原發性腫瘤後才被發現,更有15%的病患在確診遠距離轉移腦腫瘤前沒有任何癌症病歷。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創新,只要病患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痊癒機會往往很高。


發病原因


繼發性腦腫瘤的成因是該腫瘤轉移到腦內。 

目前,醫學界對原發性腦腫瘤的形成未明,只清楚是大腦組織異常分裂,局部腦細胞不受控增生,形成瘤塊或與以下因素有關。


  • 先天基因:男性白種人罹患風險較高
  • 遺傳:有相關家族病史將增加罹患風險
  • 化學因素:如治療癌症的高劑量電離輻射、工作環境有輻射物、甲醛、氯乙烯、丙烯
  • 免疫力弱:如患有愛滋病
  • 年齡: 40歲以上風險較高,但兒童較多患上髓母細胞瘤


病徵


由於腦部不同位置都有專注要負責的功能,所以腦瘤徵狀是取決於細胞的性質、生長位置、大小、速度等,亦有病人毫無症狀,以下是常見的症狀:

  • 頭痛,早上更嚴重
  • 癲癇 (局部/全身)
  • 嘔吐
  • 視力模糊、減退、疊影
  • 聽力障礙、耳鳴、暈眩
  • 手、腿部喪失感覺、痲痺,運動障礙、肢體震顫
  • 表達能力變差
  • 性格轉變
  • 記憶衰退
  • 面部肌肉痳痺、疼痛
  • 吞嚥困難
  • 內分泌失調
  • 大小便失禁


上述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其他器官系統的病變,或是中樞神經的非腫瘤病變也可能導致這些症狀。但這些症狀,對身體猶如警訊,提示應儘速就醫,以查明病因。除了以上徵狀,因為腦是掌管身體全身器官,不同位置的腦瘤,也會有不同的症狀,我們可根據身體出現的症狀提高警覺。 

 可出現的併發症


  • 藥物造成的過敏反應
  • 抑鬱
  • 血栓
  • 過早停經
  • 不孕

高危人群

目前腦瘤形成的原因仍未清楚,研究發現從事特定工作人群患腦瘤風險較高:

 

  • 有相關家族病史者
  • 加油站工人
  • 橡膠工廠員工
  • 藥廠員工
  • 化學藥劑處理人員


應做檢查


  • 電腦掃描:靜脈注射含碘的對比劑後進行電腦掃描,顯示腫瘤大概的位置及腦內變化
  • 磁力共振(MRI):顯示腦腫瘤定位,準確度為90%,不含放射性物質,特別用於星形膠質瘤、顱後窩腫瘤、腦幹腫瘤
  • 正電子掃描 (PET):以正電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藥物,有效探查腫瘤轉移或擴散情況,費用相對昂貴


相關療法


目前醫學界有多種方法治療和控制腦腫瘤,以下為常見例子:

  1. 化療:分口服、靜脈注射,用以破壞癌細胞,副作用有嘔吐、眩暈、脫髮、疲倦、免疫力變弱;亦可用於術後。
  2. 微創手術(放射手術):非入侵性的無痛手術,以放射線直接瞄準腫瘤,縮小和阻止腫瘤增生。
  3. 外科手術:視乎腫瘤體積和位置進行開臚手術,直接切除整個或部分腫瘤和附近被癌細胞侵佔的器官組織 。
  4. 放射治療 :以高能量的放射元素破壞癌細胞,減低擴散或影響其他器官的機會;常見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影像導航放射治療技術、動態式弧形放射治療,可用於手術後,或配合化療,可出現的併發症為腦水腫、脫髮、頭痛、噁心嘔吐、皮膚變紅 。
  5. 標靶治療:為特別攻擊癌細胞的藥物,專門切斷其血液供應,令癌細胞死亡,大多在試驗階段。


預防方法


  • 良好生活習慣,戒煙戒酒,將體質變為鹼性體質
  •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 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預防腦腫瘤可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堿量高的堿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相關專科

  • 神經科
  • 神經外科
  • 腫瘤科


協會

  • 香港腦科基金會
  • 香港癌症基金會

 

References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7/07/braintumor.html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zh-HK/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guid=8518e0b9-b419-4a13-9f46-e87e7f5ea043 https://gleneagles.hk/tc/medical-conditions/brain-tumour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BrainTumor.pdf

圖片:shuttersh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