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胃癌是指胃部出現細胞基因病變,形成惡性腫瘤所引致。依照胃部結構區分為胃腺癌、胃平滑肌癌、胃惡性淋巴瘤、腸胃道基質腫瘤、神經內分泌細胞的類癌等。當中以胃腺癌最為常見。
胃癌是香港十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亦是第五位致命癌症。根據香港癌症統計中心,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本港每年約有一千多宗胃癌新症,平均發病年齡約65歲,患者多為男性,與女性的比率為1.4比1。不過,近年胃癌患者的發病年齡亦步向年輕化的趨勢,相信與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離不開的關係。
發病原因
胃癌成因至今仍未有確實的結論,主要是胃部細胞組織基因的異常變化,令細胞產生惡性病變。而研究發現指出有很多的風險因素,能增加罹患胃癌的機會。
- 家族遺傳: 家族近親曾患胃癌的人士,比一般人患上胃癌的機率高兩倍以上
- 幽門螺旋桿菌:世界衞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旋桿菌鑑定為第1類致癌物,它會破壞胃壁黏膜導致潰瘍,從而令細胞產生變化;若反覆感染而細胞病變,有機會進化成癌症
- 過鹹、醃製和燻製及加工食物:這些食物經過消化後,會產生致癌物亞硝酸胺影響胃壁,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 惡性貧血患者:患者血液中的抗體會令胃黏膜萎縮及破壞胃壁細胞,壓抑維生素B12吸收,從而引致巨幼細胞貧血及病變
- 曾切除胃部人士:因手術後,鹼性膽汁和胰汁的倒流,增加癌前病變的風險
- 胃腺性瘜肉:體積大於2厘米的胃腺性瘜肉,約有20-40%機率可轉化成惡性腫瘤
- 吸煙酗酒:據統計,吸煙人士罹患胃癌的機會率比非吸煙人士高,另外酒精會破壞胃壁黏膜細胞的基因,可導致惡性病變
病徵
胃癌初期的病徵一般並不明顯,很多患者會誤以為是普通腸胃疾病而不以為意,當中徵狀包括:胃灼熱脹氣、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打隔等。到了癌症的中期或晚期,才察覺需要求醫就診,大大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當胃癌進展至中期,患者的病徵可能有:
- 持續消化不良及食慾不振
- 進食時吞嚥困難
- 胸朋下端或胸骨後疼痛
- 體重急速下降、消瘦
- 持續胃脹不適、胃部疼痛
- 腹瀉或便秘
- 嘔吐
- 體虛疲憊
- 腹部腫脹
- 大便出血或呈黑紅色
可出現併發症
胃癌患者在透過各種治療下,身體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副作用。
1.手術治療的副作用
- 傷口接口滲漏出血
- 暈眩
- 血壓低
- 身體未能吸收足夠的維生素B12,而導致貧血
- 嘔吐、腹瀉
2.化學治療的副作用
- 口腔疼痛、潰爛
- 腹瀉
- 食慾不振
- 噁心、嘔吐
- 脫髮
3.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 疲憊
- 腹瀉
- 噁心、 嘔吐
- 皮膚如暴曬過後的紅腫疼痛
4.標靶治療的副作用(比其他治療相對緩和)
- 疲憊虛弱
- 噁心、 嘔吐
- 腹瀉
- 頭痛
- 發冷
高危人群
- 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兩倍,五十歲以後罹患機率更高
- 惡性貧血患者
- 慢性腸胃病患者
- 胃腺性瘜肉
- 曾切除胃部人士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
- 吸煙酗酒人士
- 長期患有胃炎人士
應做檢查
醫生會進行各項檢查來作診斷胃癌,當中包括有:
- 上消化道內窺鏡:整個檢查需時約20分鐘,醫生會將管狀內窺鏡透過患者食道伸入胃及十二指腸,觀察胃壁及鄰近的淋巴結和及器官是否有異常狀況,並進行不正常細胞切片,抽取胃壁組織作病理檢驗,確定是否有癌細胞
- 胃鋇餐造影檢查:患者需服用名為鋇的液體,會因X光照射而顯影,取得食道和胃部的圖像從而了解胃部情況。
如發現有癌細胞,醫生便需要替患者作進一步的檢驗,以確定腫瘤病變的狀況及是否有擴散跡象,從而決定治療的方案:
- 超聲波內窺鏡:以超聲波內窺鏡深入體內,在最接近病源的位置進行超聲波檢查,判斷癌症期數,並抽取細胞組織作化驗以確定病因。
- 電腦掃描
- 磁力共振造影
- 正電子掃描:更深入確定胃癌擴散狀況
相關療法
在治療胃癌上,醫生會首先考慮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腫瘤的大小、數量和位置及擴散程度,來取決治療方案。
治療主要分為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標靶治療。醫生會依照患者病情的需要,採用單一或合併治療。
-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根治胃癌的主要方法,主要分為傳統開腹手術及腹腔鏡微創手術。
- 傳統開腹手術:醫生會依照患者受癌細胞影響的組織及範圍,從而決定將胃部作局部或整個切除。
- 腹腔鏡微創手術:醫生會使用帶有影像鏡頭的腹腔鏡,以微創方式在腹部切開約一吋闊小孔,直達胃部,透過小孔以手術刀切除腫瘤。
而手術過後,醫生會替患者的小腸置入軟管,為患者在復原期間內注入液體養分,籍此讓胃部在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期間,得到休息。
2.化學治療(輔助治療)
化學治療是全身治療方式,主要分口服(需服食1年)與靜脈(治療期約半年)注射兩種,藥物通過血液運行,流動到全身,並攻擊癌細胞,抑制其增長和分裂。能預防癌症復發,增加痊癒機會。
3.放射治療(輔助治療)
放射治療是在病原位置放射高能量輻射線,從而破壞癌細胞組織及令腫瘤縮小,替患者緩減癌症所帶來的痛症,減少復發機會,增加痊癒率。
4.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是現今嶄新的治療胃癌方法,以靜脈注射方式注入患者體內,能針對性殺死癌細胞,但只適合某部分胃癌患者。
預防方法
要有效預防胃癌,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及飲食作習慣,作出調整,減低罹患的風險:
1.飲食方面
- 多進食新新鮮蔬果為原則:十字科類蔬菜如:西蘭花、椰菜花、芥蘭等,都有助分解身體內的致癌物質,而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如:橙、西柚等,可有效解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另外含胡蘿蔔素的蔬果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 減少進食高鹽食物: 醃製、燻製及加工食物如:香腸、煙肉、鹹魚等,都會產生致癌物質,另外油炸食物在烹調過程中亦會產生自由基,減低體內組織的含氧量,破壞身體的組織。
2.日常生活
- 注重個人衛生,如廁後或接觸排泄物或及嘔吐物勤都需要徹底用梘液清潔洗雙手。
- 進食時,應使用公筷,減少交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
- 如不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應及早作出適當治療,並加以觀察。
- 戒除煙酒
- 如家族近親曾患上胃癌,多觀察自己身體狀況及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 認識各方面的胃癌資訊,都能有效預防罹患的風險。
相關專科
- 外科專科
- 肚瘤科專科
協會
- 智友會
- 香港防癌會
- 香港癌症基金會
Reference
https://www.hkacs.org.hk/tc/medicalnews.php?id=49
https://www.cancer-fund.org/wp-content/uploads/2018/09/Stomach-Cancer-June18CC.pdf
https://www.hkah.org.hk/tc/services/detail/id/231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55.html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