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

疾病介紹


胃炎是一種胃黏膜出現發炎而引致的疾病,胃壁是生產酸及酶,是用作分解及消化食物,而黏液有保護胃部的作用。胃炎有分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突發性的胃壁發炎即是急性胃炎,而如果炎症維持著一段長時間即是慢性胃炎,一但慢性胃炎沒有及時得到治療的話,更有持續胃炎的機會。

亦有一種稱為糜爛性胃炎,是種不顯著的炎症但也有磨損胃壁的的可能。糜爛性胃炎有可能會引致胃出血、糜爛或胃潰痬等情況。


發病原因


  • 引發急性胃炎主要是因藥物、酒精和壓力所引發的,普遍是會有出血或急性糜爛性炎的情況。
  • 慢性胃炎分為萎縮性及非萎縮性,因服用止痛藥及消炎藥時間過長,經常吃刺激性食物或喝酒都會引致慢性胃炎。
  • 手術後、燒燙傷或創傷
  • 幽門螺旋桿菌
  • 壓力過大及慢性嘔吐


病徵


  • 腹部疼痛
  • 腸內有血導致排出黑色大便
  • 嘔吐
  • 嘔吐物有血
  • 消化不良
  • 食慾不振
  • 打嗝
  • 體重下降


可出現的併發症


  • 貧血
  • 脱水
  • 胃瘜肉
  • 慢性的萎縮性胃炎
  • 胃潰瘍


高危人群


  • 幽門螺旋桿菌患者
  • 有酗酒習慣人士
  • 長時間服用止痛藥人士


應做檢查


胃鏡:胃鏡檢查主要是用作診斷胃炎,在替患者檢查前會注射減慢腸胃蠕動的藥物及消除胃脹氣的藥物,然後再在患者的咽部噴上麻藥,患者嘴巴要咬著口含器,胃鏡並會從口含器進入胃內進行檢查。


相關療法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並以最適合的方式為患者進行治療。

  1. 服用抑制胃酸藥物中和胃酸
  2. 幽門螺旋桿菌患者服用抗生素抵抗細菌
  3. 服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止痛藥

如患者患有急性胃炎,應先禁食一至二天,喝少量的清水,病情有好轉的情況後可以進食少量的流質食物例如粥水、寶擴力及牛奶,而慢性胃炎的患應進食温暖的食物,每餐不宜進食太多。


預防方法


盡量避免進食的食物或飲品,包括以下這些:

  • 刺激性食物例如:太油、太辣的食物
  • 以清啖的食飲為主
  • 高纖的蔬果例如:芹菜、竹筍、菠蘿及番石榴
  • 過甜的食物例如:香蕉、榴槤、龍眼
  • 堅硬食物:腰果、核桃
  • 刺激性飲品:咖啡、濃茶、酒(酒精是會引致胃炎的重要原因)、汽水
  • 刺激性的調味料:辣椒、芥末、蒜頭

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也有引致胃炎的機會,所以要改善胃炎這個疾病除了治療外,患者的生活習慣亦同樣重要,患者除了治療外更需要以生活習慣作出調整,治療的同時合併著生活習慣的改善能更有效地改善胃炎的問題。


相關專科

腸胃科


協會

香港健康文化協會


Reference

https://aelymedical.com/gastritis/?lang=zh-hans

https://gleneagles.hk/tc/medical-conditions/gastritis

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76.html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