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菌

疾病介紹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消化道細菌,它寄居於人體胃壁黏膜層中,當人體免疫力減弱時,幽門螺旋菌便會攻擊及釋放細胞毒素破壞胃壁細胞,產生炎症。

在香港,幽門螺旋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據統計,全港約有四成人士曾受過感染。幽門螺旋菌會患者會出現胃痛、食慾不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症狀,若沒有及早治療,有機會產生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發病原因


醫學界尚未清楚幽門螺旋菌的成因及感染途徑,但發現幽門螺旋菌可存在於糞便,唾液和牙齒上的牙菌斑中,估計傳播途徑主要是人與人之間、被感染者在排便後沒有徹底清潔雙手、或通過接吻及其他密切接觸而感染,此外,未經煮熟及不潔的食物或食水也有機會感染幽門螺旋菌。

病徵


許多幽門螺旋菌患者沒有任何體徵或症狀,患者多伴隨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的胃部疾病,症狀包括:

  • 消化不良
  • 食慾不振,食少量食物後便感覺飽肚
  • 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晚上或空腹時疼痛會加嚴重
  • 胃痛
  • 胃酸倒流
  • 腹脹
  • 噁心
  • 胃灼熱
  • 體重減輕、消瘦


可出現併發症


幽門螺旋菌感染可導致消化性潰瘍,感染或潰瘍本身可導致更嚴重的並發症。當中包括:

  • 胃潰瘍
  • 十二指腸潰瘍
  • 急性和慢性胃炎
  • 胃黏膜相關淋巴瘤
  • 長期感染幽門螺旋菌會增加患胃癌可高達4至6倍


高危人群


以下人比較高風險感染幽門螺旋菌

  • 兒童
  • 40歲以上人士
  • 胃壁抵抗力較弱的人士
  • 吸煙人士
  • 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阿司匹林這類藥物的患者
  • 家族有幽門螺旋菌感染的病歷
  • 家族有胃癌病歷
  • 同住的家庭成員曾感染幽門螺旋菌
  • 曾做胃切除手術的患者


應做檢查


醫生會執行以下測試來診斷患者是否有幽門螺旋菌感染

呼氣測試和糞便測試必須在測試前兩星期,停止服用藥物如:抗生素和制酸劑等,避免產生誤導性的結果:

  • 呼氣測試:患者需喝一種含有尿素的飲料,喝完飲料後短時間內收集呼吸樣本,檢測出胃中是否存在幽門螺旋菌
  • 糞便測試:分析糞便中的一小部分是否有幽門螺旋菌蛋白質
  • 血液檢查:可以檢測人體免疫系統對幽門螺旋菌產生的蛋白質
  • 胃鏡檢查:透過胃鏡檢查胃部內壁,並採集少量組織樣本,進行活檢化驗及種菌


相關療法


醫生一般會採用三聯療法來治療幽門螺旋菌感染,透過服用兩種抗生素和一種稱為質子泵抑製劑(PPI)的藥物進行治療。抗生素會殺滅細菌,而PPI主要是幫助降低胃酸:

患者必須進行為期14天的根除治療,並需要按照指示服用所有藥物來完成整個療程。如果在整個療程中正確服用,有效殺滅幽門螺旋菌成功率可高達85%。此外,吸煙減少了成功治療的機會,因此停止吸煙也非常重要。

醫生通常會在治療結束後約4週,進行呼氣或糞便測試來確認治療是否成功;如果第一個療程尚未清除感染,會使用不同的抗生素進行第二次根除療法並重覆測試。當成功治愈幽門螺旋菌後,再次感染幽門螺旋菌的機會非常低。


預防方法


幽門螺旋菌除了可引致不同的腸胃疾病外,亦被世界衛生組織列作第一類致癌物,要有效預防感染,我們可在生活細節多加注意

  • 在進食之前和如廁後應使用肥皂和水,清潔雙手
  • 食用安全及煮熟好的食物,飲用乾淨安全的食水
  • 與他人共餐時,應使用公筷
  • 保持適當的運動量,作息定時,均衡的飲食習慣,可增強抵抗力
  • 如有任何腸胃不適,應及早求醫就診


相關專科

腸胃腸臟科專科


協會

香港醫療協會


Reference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808/4292.htm

https://www.hkah.org.hk/tc/education/article/id/520/

https://www.digestivehealth.org.hk/health-check/%E5%B9%BD%E9%96%80%E8%9E%BA%E6%97%8B%E8%8F%8C%E5%91%BC%E6%B0%A3%E6%B8%AC%E8%A9%A6/

http://www.kinetics.hk/leaflet/h-pylori-profile.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