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結核病(肺癆病)是一種由結核菌所引致的傳染性疾病,當入侵肺部時便會引致肺結核。結核菌亦可影響到肺部以外的其他身體器官,如:腦膜、脊骨、腎臟等,它們總稱為肺外結核病。
香港每年約有4000多宗呈報肺結核個案,患者需要進行「全監督治療」,以確保病情得到完全康復及防止病毒散播。
發病原因
結核菌主要是透過由空氣中傳播。肺結核帶菌者可在咳嗽,打噴嚏甚至交談等,將細菌散播在空氣中,若抵抗力較弱的人吸入後,便有機會染病。
病徵
肺結核是一個慢性傳染疾病, 患者感染結核菌後,發病時間可長可短,最短可在數週後出現徵狀,最長亦可以在數年後才發病,當中病徵包括:
- 慢性咳嗽,持續約兩至三週
- 胸口痛、呼吸或咳嗽時感疼痛
- 持續發低燒
- 午後潮熱、夜間冒汗
- 痰中帶血
- 體重下降
- 疲倦
可出現併發症
若結核菌未能得到適當的治療,除患者有機會復發外,更可能導致結核菌從血液中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及組織,引發其他的併發症如:
- 腦膜炎
- 心膜炎
- 急性全身性結核
- 胸膜腔積水
- 肺纖維化
- 支氣管擴張症
高危人群
大部分感染肺結核的患者,是由於身體抵抗力較弱,所以發病的機率會比較高。以下是較為高風險的群眾:
- 年長者
- 初生嬰兒
- 糖尿病患者
- 塵肺病患者
- 腎臟病患者
- 免疫機能不全者
- 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患者如:類固醇藥物
- 營養不良人士
- 癌症病患者
- 愛滋病患者
應做檢查
醫生會透過各項測試來診斷肺結核病,當中包括:
- 胸部X光檢查或電腦素描
- 痰液化驗:痰細菌塗片及種菌
- 支氣管內窺鏡
- 肺部活組織檢查
相關療法
- 藥物治療,療程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期兩個月,患者需服用四種抗結核藥物,分別異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第二月階段,繼後4個月需服用2種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和利福平
所有藥物均以減少患者體內結核菌數量及治癒病情為首要。而患者需要在醫護人員監督下,準時服藥及完成整個療程。
預防方法
- 如有任何與結核病近似的徵狀出現時,應立刻求診,避免病情惡化,並應帶上口罩,預防病菌散播
- 初生嬰兒或十五歲以下未注射卡介苗的小童,應按照指示接受卡介苗防疫注射
- 保持個人衛生,特別在打噴嚏和咳嗽時,都應掩好口和鼻,及妥善處理口鼻的分泌物並以梘液清洗雙手
- 保持健康體魄,多做運動,增強抵抗力
- 保持營養的飲食習慣,多進食蔬果
- 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勿熬夜,保持睡眠充足
- 室內應保持空氣流通
相關專科
胸肺科
協會
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
Reference
http://www.antitb.org.hk/tc/health_tips.php?cid=1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44.html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static/migration/files/PDF/tb.pdf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32.html#b
https://www.chp.gov.hk/tc/statistics/data/10/26/43/6896.html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static/migration/files/PDF/tb.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