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疾病介紹


肩周炎,醫學名稱「肩關節周圍炎」,是環繞肩關節的結締組織勞損或退化導致的慢性炎症。因患者多為50歲以上人士,故此普遍會稱之為「五十肩」。

近年,肩周炎患者,步向有年輕化趨勢,成為普遍的都市職業病。主要是由於日常工作環境,如長期使用電腦人士,令肩頸部維持僵硬緊繃狀態、過量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者,都有機會因姿勢不正確,導致肩膀肌肉拉傷,軟組織耗損等情況出現。


發病原因


在醫學上,導致肩周炎的成因尚未明確。推測是:

  • 圍繞肩關節的滑囊發炎
  • 肩關節曾受過創傷
  • 肩部附近周邊結締組織曾動過手術
  • 關節勞損退化


病徵


1.肩膀疼痛僵硬

  • 活動能力幅度受限制:手部未能大幅度提起,無論轉換至任何方向及角度
  • 痛楚

2.疼痛期(普遍持續2 至 9個月)

  • 持續性的疼痛:特別在晚間時段及洗澡後
  • 肩關節活動能力範圍開始削減:手部提起或內外轉動感到痛楚

3.凍結期(一般可持續3 至 12 個月)

  • 炎症慢慢退減
  • 關節部分肌肉、背部至腋窩肌肉繃緊

4.解凍期

  • 僵硬情況得到改善
  • 關節活動功能慢慢恢復


高危人群


  • 50歲以上中年人士,尤以女性較為高風險
  • 荷爾蒙轉變如:更年期
  • 肩膀曾受傷骨折、脫臼或肩膀鄰近結締組織曾動過手術人士
  • 腦中風患者
  •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患者
  • 缺血性的冠心病患者
  • 肺部病變患者
  • 頸椎盤退化症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曾接受過胸腔手術人士


應做檢查


骨科醫生會為患者進行臨床檢查,評估肩關節活動範圍及影響程度,並進行其他有關測試。

  • X光檢查:肩部骨骼及結締組織情況
  • 核磁共振造影掃描:觀察肩關節滑囊組織情況


相關療法


1.藥物治療

  • 口服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炎藥及鎮痛藥
  • 類固醇藥劑:直接注射在患處內,幫助消炎

2.物理治療 

  • 伸展運動
  • 短波治療
  • 超聲波治療
  • 冷敷或熱敷:舒緩痛症

3.手術治療

  • 肩膊鬆動術:在麻醉情況下,用人手把繃緊的肌腱及關節拉鬆
  • 肩關節鏡手術:切除發炎組織及拉鬆關節膜及韌帶


預防方法



  • 定時作適量的伸展運動
  • 提取重物時保持正確姿勢:保持肩膊平衡或雙手作定時交替
  • 避免過量運動或運動前後要做足暖身操
  • 如有肩頸痛症應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 糖尿病患者應作定期檢查,減低軟組織併發症


相關專科

骨科

物理治療


協會

香港脊醫學會


Reference

http://www.uhs.hku.hk/he/msg/doc/201204c.pdf

https://www3.ha.org.hk/ntwc/prc/health/Leaflet/Physio/Physio01.pdf

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common_health_problems/bones_and_joints/frozen.html

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0455.htm

http://www.orthoinfo-hkcos.org/?route=injuries-detail&c=3&i=11&t=49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