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肝癌是一種始於肝臟的癌症。當體內細胞開始失控生長時,就會引致癌症。肝臟中不同類型的細胞可以形成幾種類型的惡性和良性腫瘤。這些腫瘤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包括:
- 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癌指從肝臟開始生長的癌症,包括:肝細胞癌(成人最常見的肝癌形式)及肝內膽管癌(膽管癌)。
- 繼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指從身體的其他地方(例如胰腺,結腸,胃,乳房或肺)擴散至肝臟的癌症。這些腫瘤是根據其開始部位來命名和治療的。
發病原因
肝癌患者以男性居多,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成因包括: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是最常見的原因,長期帶病毒者中,有四分之一人會演變成肝硬化, 最後導致肝癌
- 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攜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大約高150倍;因丙型肝炎而患肝癌者於西方國家較常見
- 肝硬化:感染到乙型肝炎的患者有機會約在10年後出現慢性肝炎。研究發現指出,若病毒的活躍性越高時,肝細胞被破壞的速度會因而越加快,患者有機會罹患肝硬化或慢性肝炎。而由感染到乙型肝炎病毒,至演變成肝癌約需50至60年的時間
- 服用某些有毒的化學物質(如發霉花生或其他食品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在動物實驗中已被証實可導致肝癌
- 長期酗酒:長期飲酒過量會引起與酒精有關的肝硬化,而肝硬化可演變為肝癌。濫用酒精的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比一般的帶病毒者高2倍
- 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污染物侵害(如吸入製膠廠使用的聚氯乙烯)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 糖尿病, 及其他代謝紊亂疾病均會使到肝臟損害, 從而導致肝硬化及肝癌
病徵
肝癌的症狀可能包括:
- 皮膚或眼白變黃(黃疸)
- 皮膚發癢,尿色更深
- 有流感等症狀
- 肚子右上方或右肩疼痛
- 感到疲倦或沒有精力
- 食慾不振或體重下降
- 消化不良的症狀,例如進食時很快感到飽
可出現的併發症
肝癌病人常見的併發症有以下幾項:
- 腎功能衰竭
- 肝功能衰竭:當癌組織嚴重損害病人肝臟,導致肝臟嚴重破壞。體內毒素不能排出,導致肝性腦病及肝昏迷。肝性腦病也是導致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 腫瘤轉移: 腫瘤細胞較容易轉移到肺部及骨骼, 當觸及到腹膜時,亦會產生腹水,靠近橫隔膜的肝癌會直接浸引起血性胸水
高危人群
以下一些因素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 性別:肝細胞癌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
- 肥胖:肥胖會導致脂肪肝和肝硬化
- 酗酒:酗酒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而肝硬化又增加了患肝癌的風險
- 二型糖尿病
- 遺傳性代謝疾病
- 合成代謝類固醇:是一些運動員用來增強力量和肌肉質量的男性激素。長期使用可能會稍微增加肝細胞癌的風險
- 有某些罕見疾病:例如酪氨酸血症、糖原貯積病
- 肝硬化:是一種肝細胞受損並被瘢痕組織替代的疾病。肝硬化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
- 慢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肝癌危險因素是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這些感染導致肝硬化
-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中,肝臟中的膽管被破壞導致肝硬化。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晚期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很高
應做檢查
檢查包括:
- 驗血,抽血檢查癌細胞
- 造影檢查
- 進行手術抽取肝組織樣本進行化驗
相關療法
治療肝癌的方法包括:
- 手術:如果肝癌較早發現,很小且尚未擴散,則可以進行手術將其切除。手術將切除部分或全部肝臟。如果全部清除,則需要進行肝臟移植,以捐贈的肝臟替代肝臟。
- 化學療法:將化學療法藥物注入癌症的血管中。以阻止癌症的增長,亦稱為化學栓塞。若由於身體不適而無法進行手術,或者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癌症,則可以執行此方法。
- 用熱量消滅癌症(熱消融):使用電流或微波破壞癌症。若由於身體不適而無法進行手術,或者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癌症,則可能需要進行熱消融治療肝癌。
- 標靶藥物治療:標靶癌症藥物旨在阻止癌症的發展。若由於身體不適而無法進行手術,或者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癌症,或癌症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另一部分。
預防方法
以下是一些方法以減低患上肝癌的機率,包括:
- 接種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以降低患肝炎和肝癌的風險
- 限制菸酒:使用不飲酒或減少飲酒可以預防肝癌。而戒菸將有助於降低罹患這種癌症的風險
- 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肥胖可能是另一種預防肝癌的方法。肥胖的人更有可能患有脂肪肝和糖尿病,這兩種疾病都與肝癌有關
相關專科
腸胃肝臟科
協會
- 香港防癌會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
Reference
https://www.cancer.org/cancer/liver-cancer/causes-risks-prevention/what-causes.html
https://www.nhs.uk/conditions/liver-cancer/treatment/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