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氏肌肉萎縮症

疾病介紹


杜興氏肌肉萎縮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先天性遺傳肌肉萎縮病,為最常見和嚴重的肌肉萎縮症,主要患者是男性,只有極少數女性病例,約0.02%-0.03%的初生男嬰會受影響。男孩一般會在1至6歲開始發病,其後逐步惡化,一般只有約20年的壽命,在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下,或可以活到40歲。


發病原因


杜興氏肌肉萎縮症是一種隱性遺傳神經肌肉疾病,在X染色體(性染色體)出現基因突變,阻礙身體製造一種蛋白質,進而令其骨骼肌肉細胞萎縮、壞死。


病徵


患者在幼兒時期因正常細胞較多,徵狀並不明顯,但其後可能會出現發育遲緩,如:

  • 平均步行年齡為18個月
  • 後小腿肌肉假性肥大(纖維化、脂肪積聚)
  • 笨拙、行走困難,以腳趾為重心,平衡力低
  • 肌肉萎縮
  • 胃部前垂
  • 脊柱側彎
  • 長大後,走路需要支撐、需坐輪椅

(圖片:lifewire)

可出現併發症


患者也可能因為肌肉退化,衍生其他問題:

  • 約三成患者會出現認知問題,如注意力下降、言語能力低、記憶力差
  • 情緒問題,如不願進食
  • 骨質密度低,增加骨折風險


高危人群


父母帶有此症基因,即使母親本人沒有患病,仍有機會帶有缺陷的X染色體,成為隱性患者,有一半機會將有缺陷的基因帶給下一代,若男嬰遺傳了母親帶有缺陷的X染色體,就會罹患此症。


應做檢查


一般會透過血液測試確診,因為患者血液中的肌肉酵素濃度比正常人高出許多;肌電圖的檢查也可發現肌肉病,見到肌肉細胞體積大小不一,不正常肌肉和硬化等病理變化。父母也可以通過遺傳學檢測,了解胎兒有沒有基因問題,包括杜興氏肌肉萎縮症。

(圖片:sohu)

相關療法


現時的科學未能治癒杜興氏肌肉萎縮症,但以下的方法可能有助緩解症狀,減少併發症出現的機率,盡可能提升生活質素:

  1. 多做適量的運動,減慢肌肉的退化,但注意不能過度劇烈,避免肌肉勞損
  2. 物理治療,和使用機械輔助活動
  3. 手術治療攣縮和脊柱側凸,在體內裝置支架
  4. 呼吸困難時,使用呼吸輔助器
  5. 藥物治療:使用皮質類固醇,減緩肌肉退化,改善運動功能,延長1至3年的行走能力,同時改善心肺功能
  6. 科學家也正研究使用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治療患者


預防方法


先天基因疾病無法預防,但父母可在生育前先做檢查,若為隱性帶因者:若生下男嬰,會有一半機會遺傳到母親帶有缺陷的X染色體,罹患此症;若生下女嬰,她會遺傳母親帶有缺陷的X染色體,成為隱性帶基因者。  


相關專科

  • 兒科
  • 婦產科


協會

  • 香港肌健協會
  •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 香港腦科基金會
  • 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


Reference

http://paed.hku.hk/website/nmd/DMD_Chi.html

https://hknmda.org.hk/%E6%9D%9C%E8%88%88%E6%B0%8F%E8%82%8C%E8%82%89%E7%87%9F%E9%A4%8A%E4%B8%8D%E8%89%AF%E7%97%87/

https://www.brain.org.hk/zh_hk-brain-data-4.html

https://www.lifewire.hk/tc/Causes-And-Campaign/Causes/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html

https://treat-nmd.org/wp-content/uploads/2016/09/Chinese-DMD_FG2010_ZH-TWprint-91.pdf

http://www.genetinfo.com/international-news/item/32244.html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