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

濕疹,中醫學亦稱為濕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濕疹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濕疹時皮膚會出現紅色皮疹,有痕癢感覺,然後會出現水泡及後出水結痂;而慢性濕疹則在晚間會出現更為嚴重的痕癢感,患者多會因痕癢而影響睡眠,病情反覆纏綿。

(圖片:branstudio)



濕疹的成因

從中醫學角度,濕疹有「內因」與「外因」而「內因」佔較重地位。「內因」指個人體質的因素,常見病因包括:濕重、血熱、風邪、脾虛及情緒問題等;「外因」則指外界誘發濕疹的因素,包括:氣侯變化,空氣污染及接觸到致敏源等。中醫認為,濕疹發病的原因大多不止一個,多是有一種或以上的「內因」儲積或受到「外因」誘發。

濕疹的治療

中醫認為:「有諸內必形於外」,必須找出患者的病因才能根治濕疹,否則只幫助患者皮膚止痕,只屬治標不治本之舉。

濕熱體質患者的治療主以清熱利濕為主,用藥有生地、澤瀉、龍膽草及梔子等。

脾虛體質患者的治療主以健脾利濕為主,用藥有茯苓、白朮、薏苡仁、白扁豆等。

另外有情緒鬱悶的患者會因情緒阻礙了肝臟的疏泄功能,引致濕疹,治療主以疏肝解鬱為主,用藥有柴胡、川芎、香附等。

除了用服藥治療濕疹,中醫也喜用針灸治療,以三通法,即微通(毫針)、溫通(火針)及強通(剌絡放血)治療濕疹。

(圖片:sheeler/123RF)



患者的日常生活

飲食

  • 少吃「生發」食物,如:海鮮類、牛肉、鵝及酒等
  •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及煎炸食物等
  • 少吃濕熱食物,如芒果、韭菜及芋頭等
  • 少吃化學成分較多食物


 日常

  • 選用新鮮食材,使用簡單烹調方式
  • 保持心境開朗,避免因負面情緒誘發濕疹
  • 不要抓癢患處,以免受到感染
  • 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