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很多。眼睛、血管、心臟、神經等都會受到影響,嚴重的更有機會危害生命。
1)心血管問題
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長期肥胖會導致血管阻塞,令血壓上升。血管亦會變硬,失去彈性的血管一旦遇上血壓上升心,如做運動時,或心情起伏時,便會容易爆裂。如裂口在主要動脈上出現,更會造成中風和心臟病病發。
2)眼睛病變
血管堵塞不一定是在動脈之上,可以在眼眶四周的血管裏。當那些血管破裂,輕徵風眼睛會出現紅根。血塊若滲到眼球中的玻璃體,會出現飛蚊症,令視力下降。血管長期爆裂,減少氧氣和營養供應至眼球不同的結構,增加幻想是角膜病變、黃斑點病變、視網膜剝脫落、青光眼、白內障等問題。
3)截肢
嚴重的糖尿病會破壞血管和神經,弱化四肢的感官。病人即使擦傷了,也不知道痛。而且,體內雖然製造了胰島素,但未能正常運作,反而會減低免疫力,並影響血小版發揮止血的作用。加上血液循環本來便不好,影響氧氣運送,使傷口更難癒合,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沒有妥善處理傷口可導致細織壞死,最後要截肢。
4)腎衰竭
腎臟的血管很脆弱。當高血壓破壞血管時,難免會破壞它的血管,減低其過濾能力,影響體內平衡。加上糖尿病的飲食多鹽多糖,增加腎臟負擔。長遠會使腎發炎,漸漸發展成腎衰竭,要洗腎治療。
常見的醫療方法
1)體重管理
不論年紀,把體重回復至正常水平是治療的第一步。減肥可以減低體內壞膽固醇的比例,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管健康。減去脂肪亦可以減少不同器官,如:心臟、肝臟和胰臟的負擔,減少患上併發症的風險。再者,減磅的同時會配合運動和飲食管理,有效減少攝取膽固醇、反式脂肪、高糖的食物,可減低患糖尿病的風險因素。
2)藥物治療
利用藥物去控制血糖和增加胰島素分泌。藥物可以減慢食物分解的速度,減少血液裏的葡萄糖含量,好讓胰島素慢慢吸收並儲存糖份。藥物亦可以增加胰島素分泌,抵銷胰島素敏感度不足的情況。
新興的醫療方法
近年,有學者提出以胰島素注射的方法去治療第二型糖尿病。這種方法本來是用作治療第一型糖尿病的,給一型患者提供沒法製造的胰島素。注射胰島素可以減輕二型患者胰臟的負擔。尤其現時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如使用藥物刺激年輕患者的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可會加速胰島素敏感度下降,長遠需要胰臟分泌越來越多的胰島素。把胰島素注射與傳統藥物治療二合為一,可更有效改善胰島素敏感度不足的問題,更可減低胰臟發炎的機會。即使如此,現階段醫學界還需要更多研究才可發明更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