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人格分裂症,舊有的醫學名稱是多重人格障礙,現今己改名為解離性身份障礙,是精神上有嚴重分離之現象。患者與正常人一樣,只有一個人格,但病人會解離出交替人格部分(或交替身份),集合全部交替人格部分才算作一個完整的人格;患者並沒有多個人格,只是擁有多重性格,身份認同上出現重度解離,所以多重人格障礙才會正式改名為解離性身份障礙。
患者無法控制交替身份何時侵佔自我意識,而交替身份的年齡、性格、種族、性別、興趣等都各有不同,甚至可以分裂成虛構人物或動物,差異相當極端;患者清醒後會失憶,忘記交替身份曾經出現,大大影響生活素質。
解離性身份障礙是極之罕見的病症,全球人口密集的國家中,只有0.3-0.4%機會出現解離性身份障礙患者。
發病原因
解離性身份障礙的成因大致是源於創傷後遺症或病患異常的腦電波。
童年陰影:296 名解離性身份障礙患者中,有93%表示童年時曾受虐待或性侵犯。被虐待時,大腦或想下意識保護患者,使人遺忘和抑壓當時的情緒,故分裂「第二性格」來承受痛苦。另外,心靈虐待如:言語暴力、疏忽照顧、父母嚴格、朋輩欺凌等都可成為病發的契機。
病徵
對於解離性身份障礙的診斷標準
- 擁有兩個或以上的交替人格部分,並有自我思考能力
- 失憶
- 負面影響到多於一項功能:生理、心理、社會等
- 感到困擾
- 性格轉變或其他病徵不是源發至其他物質(如酒精、藥物)
其他徵狀包括:
- 情緒突變
- 失眠、夢遊
- 焦慮、恐慌、恐懼
- 頭痛、精神恍惚、有幻覺
- 健忘
- 感覺不能支配自己
- 自殺傾向
- 身分混淆
可出現的併發症
解離性身份障礙患者常有自殺的念頭,危害生命
應做檢查
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會就患者狀況作出適當的檢查
相關療法
目前並未有絕對成功治療人格分裂的方法,患者須接受長期並遵照醫生指示,才有可能痊癒。
- 藥物治療:只能輕微改善病況
- 心理治療:治療目的是重建患者的安全感、整合創傷後遺、與交替人格溝通、期望可發展出並存意識;治療或包括心理晤談、心理治療、催眠療法
一般解離性身份障礙患者均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恰當的治療及親朋支持對病情大有幫助。
預防方法
- 讓孩子的成長環境充滿愛、保護、快樂
- 面對壓力或悲痛經歷時抒發情緒,尋求專業的協助
相關專科
精神科
協會
恆康互助社
References
https://www.etnet.com.hk/mobile/tc/health/healthyd/LA57308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102151&p=2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