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皮膚是人類身體上最大的器官,基查上可分為三層:最表面的表皮層,然後是真皮層和最底下的皮下組織。皮膚癌一般都是根據皮膚上出現癌變的細胞而取命,當中最為常見的皮膚癌分別是非黑素瘤皮膚癌(基層細胞瘤、鱗狀細胞瘤)和黑素瘤。除以上三種之外,其他的皮膚癌可來自汗腺和毛囊等地方而引起。非黑素瘤皮膚癌在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七位,當中的基層細胞瘤普遍是一種生長速度比較慢的惡性腫瘤,但亦是最常見的;而另一種鱗狀細胞瘤則是主要出現在表皮層,因角質細胞癌變而形成的惡性腫瘤,也是自基層細胞瘤後第二種人類最常見的皮膚癌。最後一種高度惡性及極為危險的黑素瘤就是出現在表皮層的黑素細胞上,會有很快的早期擴散跡象。
發病原因
長時間在紫外線下曝曬:可能會曬傷皮膚,令皮膚的基因出現突變,結果失控增長而最終釀成皮膚癌。
病徵
常見的症狀包括:
- 皮膚上有一些新出現的痣或瘤
- 斑點或瘡等問題長時間沒有痊癒
- 病斑有痕癢、疼痛、出血或發炎的症狀
- 痣或斑點變大、變形或變色
- 有一些可疑特徵的痣,如外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或模糊不清、顏色不均勻、表面隆起及不規則形狀
- 於腳底、腳趾、手指、和指甲上有上述可疑特徵的痣
可出現的併發症
- 皮膚會變得通紅、灼熱、和疼痛
- 脫皮
- 曬傷
高危人群
一些高風險因素包括:
- 長時間接觸紫外線的人士
- 有較白皮膚的人士
- 有紅色或金色頭髮的人士
- 有淺色眼睛的人士
- 身上有痣或色斑的人士
- 家屬之中有人曾患過皮膚癌
- 早年時皮膚曾經曬傷
- 有皮膚病而又接受過紫外線的照射
- 接觸過一些致癌物質
-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
應做檢查
- 活組織檢查
- 電腦掃描
- 磁力共振
- X光
相關療法
- 非黑素瘤皮膚癌:手術治療、放射治療
- 黑素瘤:手術治療、化學治療
預防方法
- 避免在陽光猛烈時直接照射皮膚
- 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曝曬
- 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
- 避免使用日光燈及人工曬燈床
- 如因工作需要,工作時應使用適當的保護設備,減低有可能接觸到致癌物的機會
- 自行檢查身體上的痣有沒有變化,如有懷疑應咨詢醫生意見
相關專科
- 皮膚科
- 腫瘤科
協會
- 香港防癌會
- 癌症基金會
References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47570.html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SkinCancer.pdf
https://www.cancer-fund.org/non-melanoma-skin/?cat=314
https://heal-oncology.com/cancer/skin-cancer/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