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瘡


疾病介紹


疥瘡是由疥蟎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任何人士都有機會感染。不過患者以兒童或長者居多。


在香港偶爾也會有疥瘡爆發潮,主要發生在醫院、幼兒院或護老院等社區服務機構。由於屬傳染性高的疾病,僅僅是透過人與人簡單的接觸,便可以一傳十,十傳百,傳播速度驚人。所以有關當局都會即時向公眾報告,以作防預。


發病原因


疥蟎是一種微小得連肉眼都不能察覺到的寄生蟲,它繁殖力很高,當它侵入人體皮膚後,便會停留及繁殖,當皮膚受到疥蟎蟲的感染時,便會產生過敏反應,形成疥瘡。

而感染疥瘡途徑主要是透過接觸到患者的皮膚或其物品便可以感染。甚至患者在潜伏期間亦可以將疥蟎蟲散播。


病徵


疥瘡的常見病徵主要是令患者感覺到皮膚有著無比的痕癢,它跟一般皮膚疾病的基本病徵無異,所以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濕疹。但疥瘡是有潛服期的,一般約2至6星期;而曾罹患疥瘡的人士,潛服期會比較短,約1至4天,發病後便會開始出現以下症狀:

  • 皮膚痕癢,特別在晚間或洗澡後,痕癢情況會更甚。
  • 皮膚有異味
  • 皮膚表層會出現紅丘疹及一條紅色結節(疥瘡性肉芽腫),或紅丘疹上會出現水疱。
  • 此皮膚受影響部分常見有手腕、手指之間、手肘、腰部、臀部及外陰部、腹股溝等。不過免疫力比較差弱及嬰幼兒,面頰及頭皮都可能會受感染。
  • 患處會形成發炎的腫塊,嚴重時會潰瘍及結痂。

除此之外,一種不常見的挪威型疥瘡或結痂型疥瘡,是極高度傳染性的疥瘡類別,患者多是免疫力較弱、長者或身體殘障者。它與普遍疥瘡類型不同,患者身上不一定會出現普遍疥瘡的徵狀,但結痂型疥瘡患者的患處會有明顯的鱗片及結痂,指甲有機會變厚或出現皮屑,受感染的地方內會佈滿疥蟎及蟲蛋,疥蟎數目數以千計,與普遍的疥瘡約有10-15隻的差別很大。


可出現併發症


疥瘡不會令患者引發身體其他併發症,不過疥瘡若處理不善,會引發皮膚受到細菌感染,導致膿瘡病。


高危人群


  • 兒童
  • 長者
  • 免疫力低人士


應做檢查


醫生會為患者作臨床診斷,觀察疥瘡病徵及進行皮屑檢查。


相關療法


  • 殺滅疥瘡乳劑
  • 止癢藥物


預防方法


  • 患者家人或親密接觸者密切留意身體狀況,如出現疥瘡病徵,應立即求醫
  • 患者家人或親密接觸應塗用殺滅疥瘡乳劑作預防
  • 若需照顧或接觸患者時,必須做足保護措施,如手套及保護衣等
  • 每次接觸疥瘡患者前後,必須以梘液及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 患者的衣物、毛巾和被鋪必須分開以60°C或以上熱水清洗。清洗時間不能少於10分鐘,才有效把疥蟎及蟲蛋消滅。難以清洗的物品可放入膠袋密封最少14天,才可使用
  • 提供個人獨立用品給患者使用
  • 與患者共同使用的用品必須以消毒清潔劑清洗

另外日常預防方法:

  • 應保持個人衛生,常洗手及洗澡
  • 避免與他人共用物品如:衣物,床鋪等
  • 定期更換或清潔衣物,床鋪等
  • 保持室內環境空氣流通及環境清潔,以漂白水1:99作清潔劑及除塵。


相關專科

皮膚科


Reference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39.html

https://www.aboutkidshealth.ca/article?contentid=797&language=chinesetraditional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906/11/P2019061100814.htm

http://www.healthculture.hk/index.php?ps=page&pid=647

https://www.aboutkidshealth.ca/article?contentid=797&language=chinesetraditional

https://www.cdc.gov.tw/Uploads/archives/5f8824ef-d6cb-4947-87e9-450ab36366ed.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