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子宮內膜異位,指生長在子宮內膜層的內膜組織改變位置到子宮內膜以外。雖不是絕症,患者配合長期治療定能改善病症不適,卻是婦科中最複雜的疾病,好發於身體各處,復發率甚高。
正常之「月經」,是由於子宮內膜充血增長作為受精卵的溫床卻未能成功受孕,子宮內膜便會脫落,隨血水排出陰道。
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就是正常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外隨月經週期充血增長,形成腫脹和出血。由於子宮內膜不存在於子宮內,無法正常地把血水排出體外,血水只可隨血液依附在身體其他器官,形成幾mm至幾cm的囊腫;可能會形成黏連的疤痕組織,影響身體機能。子宮內膜移至別處可有兩種分類:
- 子宮內的子宮內膜異位:即是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組織往子宮肌肉層生長
- 子宮外的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組織往卵巢、輸卵管、子宮韌帶、骨盆腔、子宮直腸凹陷、陰道、腸道、膀胱等子宮以外的器官生長
發病原因
目前醫學界對子宮內膜異位的真正成因並不清楚,原因可能如下,每個理論都可解釋少部份病因
- 經血逆流:子宮收縮時,正常可將子宮內膜剝落排出,大部份的血液和內膜組織可順著子宮頸流到陰道,也可能有部分內膜組織被推擠往內,向上逆流至輸卵管、卵巢或骨盆腔,大多數逆流的經血可被身體吸收,但有部分經血無法被吸收,最後只好依附器官生長
- 自體免疫能力:子宮內膜組織依附在子宮外生長,正常是會被免疫系統視為異物,白血球和淋巴球理應發動攻擊,清除外物。但若患者免疫系統有缺損時,便無法識別及處理這些異位細胞
- 遺傳因素:家族有子宮內膜異位病史,比一般人罹患高出7倍
- 生育後遺症:子宮內膜在生育時脫落至陰部、剖腹傷口
- 先天:在胚胎時期發育異位
病徵
- 續發性經痛
- 下腹部會感到疼痛,還會延伸至腰、背、全身
- 性交時疼痛
- 如廁時疼痛
- 鼻喉出血
- 不孕
1.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朱古力瘤)
- 卵巢表面呈巧克力顏色
- 一般沒有任何病徵
- 若腫囊破裂,棕色液體流進體腔,便會導致劇痛
- 若孕婦的朱古力瘤破裂可產生大量腹腔出血,胎兒可能早產或不保
2.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深度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
- 子宮內膜依附在骨盆腔的表面
- 骨盆腔慢性疼痛
3.子宮腺肌症
- 經痛
- 月經量多
- 當子宮內膜依附在大腸、直腸就會便秘
可出現的併發症
- 急性腹膜炎:當巧克力囊腫破裂時,會造成腹內出血,囊腫的分泌物也會流到腹腔,變成急性腹膜炎。
- 卵巢癌:巧克力囊腫有1%的機率會癌化成卵巢癌,雖然機率極低,但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時就應接受治療。
- 不孕症:子宮內膜在骨盆腔算是異物,會受到白血球的攻擊,而這些反應釋出的生化產物會影響生理功能
高危人群
- 免疫力低弱女性
- 有相關病史家人
- 長期陰道不適
應做檢查
- 骨盆腔內診:檢查子宮大小作子宮腺肌症診斷、兩側卵巢有否囊腫以診斷朱古力瘤、骨盆腔有否疼痛的結節作診斷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
- 超聲波:公認為最準確和方便的檢查方式;險查子宮肌肉層後壁有否增厚以診斷子宮腺肌症;再險查有否朱古力瘤影像,2cm以下較難發現
- 抽血檢查癌症指數:排除患癌的可能性
相關療法
1.減輕痛楚
- 止痛劑
2.激素治療法
- 黃體素
- 雄性素: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細胞生長;副作用包括:長青春痘、體毛增多、聲音沙啞低沈
- 針劑長效型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又稱為停經針;治療效果迅速,副作用有熱潮紅、盜汗、失眠、骨質流失等
3.單純切除病癥之手術治療
- 子宮腺肌症廓清手術
- 卵巢巧克力囊腫切除手術
- 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燒灼手術
4.器官全切除之手術治療
- 子宮全切除
- 治療子宮腺肌症
- 卵巢全切除:只可用於不打算生育的女性
預防方法
- 保持身體健康
- 增加免疫力
-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
相關專科
婦科
References
https://www.hkah.org.hk/tc/education/article/id/438/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