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食道是一條長約30厘米的管狀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將食物傳送到胃部消化。
食道癌是食道內細胞組織產生異變,形成惡性腫瘤,以基因細胞的類型主要分為麟狀癌和巴瑞食道癌兩類。
食道癌位居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據2018年衛生署資料顯示,香港在2017年約有400宗食道癌確診個案,男性的發病比例相對比女性高,比率為5:1。而次年接獲的死亡登記有311宗,佔癌症死亡總數2.1%。
不過隨著醫學科技不斷的進步發展,食道癌的死亡率有明顯的下調趨勢,而早期的食道癌若及早發現,治癒率可高達百分之八十。
發病原因
現時導致食道癌的成因尚未確定。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資料分析,食道癌在亞洲地區發病率顯然比北歐國家高,推測與亞洲人的飲食習慣有莫大關鍵。
以下是兩類細胞基因病變的食道癌。
1.麟狀癌:食道於中上段的鱗狀上皮細胞發生異變,而普遍發生在以下人士身上。
- 酗酒、吸煙人士
- 日常攝取過量醃製、煙燻及加工食物
- 喜歡在食物溫度較高的時候進食
2.巴瑞食道癌:食道長期在胃酸倒流的反覆刺激的情況下,導致食道下內壁黏膜細胞產生異變。
食道癌主要分為五個階段
零階段或原位階段:癌細胞在食道的內壁黏膜中
第一階段:癌細胞在食道的表面或一部分的內壁黏膜
第二階段:
- 2A階段癌細胞擴散至食道的肌肉層
- 2B階段癌細胞擴散至食道的肌肉層及少數淋巴結
第三階段:癌細胞已擴散至食道內壁以外的組織及鄰近的淋巴結
第四階段: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的器官組織,如膀胱或大腸
病徵
食道癌在發病初期,病徵並不明顯,患者起初只會在吞嚥食物時,感覺困難。但當往後,病情一步一步嚴峻的時候,患者會出現以下徵狀。
- 難以吞嚥固體食物
- 體重頗降
- 喉嚨乾涸、咳嗽帶痰、聲音沙啞
- 胸腹脹悶疼痛
- 咽喉內有異物感
- 進食時胸骨後或背部,感疼痛及不適
- 難以消化酸性食物
- 嘔心、嘔吐及食物倒流
當病情進一步惡化,患者在進食流質食物也顯得非常困難,甚至連吞嚥口水也未能正常做到。
可出現併發症
食道癌的手術治療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 短暫性吞嚥困難,口腔有異味
- 腹瀉
- 肺部積水
- 手術部位吻合滲漏
另外在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的可引起的副作用:
- 短暫性吞嚥困難,口腔有異味
- 嘔吐反胃
- 抵抗力下降
- 疲倦
- 貧血
- 食慾不振
- 四肢疼痛
- 食道發炎
- 脫髮
高危人群
罹患食道癌的高風險因素:
- 年屆六十歲或以上,男性
- 有食道癌家族病史
- 曾罹患口腔癌
- 曾患胃液倒流或食道炎人士
- 先天性有食道病變患者
- 酗酒、吸煙人士
- 肥胖人士
- 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人士
- 經常進食醃製、煙燻食物及加工食物
- 時常進食滾燙的食物或飲料
應做檢查
若懷疑罹患食道癌,醫生會以透過以下的檢查為患者作診斷。
1.初步檢查
- 食道及胃鋇造影檢查:觀察食道的狹窄度
- 食道內窺鏡檢驗法:使用內窺鏡直接觀察食道內部狀況,進行中如有需要,提取活細胞組織再以顯微鏡作進一步檢查
2.深入檢查
- 電腦掃描
- 內視窺鏡超聲波:以超聲波探針,穿過食道,深入觀察食道內壁及附近器官組織,並進一步了解腫瘤的進展
- 肝臟超聲波掃描:量度腫瘤的體積大小及位置
- 支氣管內視鏡檢查:以內窺鏡觀察氣管,支氣管及呼吸道組織
- 磁力共振圖像
- 腹腔鏡檢查
- 正電子電腦掃描
相關療法
治療食道癌時,醫生會將食道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來決定治療方案。
一般會採用手術治療、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及舒緩性治療,在某些特別病症,醫生會將各種治療方案合併使用。
若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的器官組織,醫生先採用手術治療初期的中部或下部的食道癌。
- 手術治療:手術會將食道的癌細胞切除,並將餘下部分的食道與胃或部分腸臟連接。
- 放射治療:以高能量射線破壞癌細胞的生長並同時減低對其他正常細胞的損害
- 化學治療:一般採用兩或以上的抗癌藥,以靜脈點滴或注射形式,直接注入患者的手臂
若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器官如:支氣管或患者身體不適宜作以上治療,醫生會以紓緩性治療,減低患者吞嚥困難的問題。
- 紓緩性治療:
- 擴張法:使用管狀擴張器,將食道擴大
- 插管法:將網管或膠管插進食道
- 激光治療法:以激光切除阻礙食道的腫瘤
- 酒精注射法:注射含乙醇的酒精,將癌細胞縮小
- 輔助食道手術:切取部分小腸或結腸,與食道連接,取代食道功能
預防方法
食道癌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發生,要有效預防,可從日常生活細緻開始。
- 正視胃酸倒流問題
- 戒煙、戒酒
- 減少過多高脂肪食物,多進食高纖蔬果
- 多做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 作息定時
- 避免進食醃漬、煙燻食物及加工食物如鹹酸菜、臘肉等
- 避免進食過熱的食物如滾湯、煎炸物
相關專科
- 食管腸胃外科
- 內科腫瘤專科
- 外科專科
協會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智友站
-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
Reference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50.html
https://www.cancer-fund.org/wp-content/uploads/2017/04/Oesophagus-Pdf-2015C.pdf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CancerScreeningprofessionals.pdf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2016_Oesophageal_Cancer_Report.pdf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aw_report_tc_web.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