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炎

疾病介紹


睪丸一般是合併著副睪丸同時一起發炎的,睪丸與血液之間有一道屏障,而屏障的作用是阻礙細菌進入副睪丸及睪丸。一但泌尿道發覆受到感染,會令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同時亦會令尿道內的壓力增加,細菌更會經由尿道進入輸精管,而細菌亦會到達最後的目的地即是副睪丸,從而造成感染及發炎。


發病原因


睪丸是位於陰囊內,左右各有一粒,呈微扁的橢圓體,而睪丸的功能是為製造精子與分泌男性賀爾蒙,而副睪丸的位置是位於睪丸的後外側,呈長條狀的,副睪丸的功能是為精子進行運送、成熟、及儲存。而造成睪丸發炎有幾種的原因,包括:

  • 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睪丸發炎:睪丸本身發生細菌性感染的情況是較少的,而通常是因為副睪發炎令到睪丸亦同時跟著發炎
  • 常見引起炎症的病菌包括:大腸桿菌,而腸道菌少數是由結核菌、鏈球菌及葡萄球菌演變而成的。
  • 細菌性睪丸炎會有形成膿腫的可能甚至會演變成慢性的睪丸炎。
  • 病毒引發的炎症包括:由於病毒能夠直接侵犯到睪丸,而較為普遍的病毒為流行性腮腺炎。
  • 先天畸形而引發睪丸發炎例如:患有後尿道瓣膜或神經性膀胱。
  • 肺結核及較罕見的晚期梅毒,都有機會造成睪丸炎。


病徵


  • 發燒
  • 發冷
  • 無力
  • 蛋白尿
  • 睪丸紅腫
  • 睪丸疼痛
  • 陰囊腫脹


可出現的併發症


  • 陰囊變得紅腫
  • 睪丸及副睪丸變得腫大及變硬
  • 發燒
  • 畏寒
  • 出現疼痛


高危人群


  • 患有流行性腮腺炎人士
  • 肺結核病患者
  • 患有攝護腺肥大、癌症或尿道狹管並合併著泌尿道感染病患者



應做檢查


  • 超聲波檢查:能夠將睪丸及副睪丸的腫脹及出現炎症的範圍很明顯地顯示出來
  • 磁共振檢查: 以磁共振檢查作進一步的病情診斷


相關療法


藥物治療包括:

  1. 抗生素
  2. 止痛藥


預防方法


  • 保持陰囊位置清潔
  • 每天進行清楚,避免出現炎症的情況
  • 輕輕地翻開包皮以清水及皂液進行清洗再以毛巾抹乾


相關專科

泌尿外科


References

file:///D:/Users/user/Downloads/02-261101.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