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症

疾病介紹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腦、脊髓及視神經等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患者的大腦、小腦、腦幹、脊髓及視神經均可能受影響,造成思維、視力、活動、感覺及平衡力受損,引致傷殘,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較為年輕,年齡介乎20至30歲,當中患者為女性居多。


發病原因


多發性硬化症被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分辨自己的細胞和外來入侵者,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令到髓鞘受損,使神經無法正常地傳遞訊息。


病徵


症狀因人而異,患者身體各方面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 視力模糊、複視、視野缺損、眼球跳動、甚至失明
  • 肢體無力,走路時,容易失去平衡感或頭暈
  • 肌肉抽筋痙攣、僵硬
  • 容易感到疲倦
  • 肢體疼痛、肢體痛、有麻木、剌痛感或灼熱感
  • 說話速度變慢、發音模糊
  • 排尿障礙、尿滯留、失禁或便秘
  • 性功能受阻
  • 出現短暫記憶、專注力、判斷力障礙
  • 情緒容易起伏不定或憂鬱


高危人群


15至30歲的人士


相關診斷


神經科醫生會透過核磁共振,檢查髓鞘發炎或毀損的部位並透過脊椎穿刺,從脊椎中取出部分液體作檢驗。


相關療法


現今還沒有根治多發性硬化症的方法,治療的重點主要是舒緩患者的持續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假如患者復發後可加快康復速度。


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一線免疫調節劑,有注射式的干擾素及口服藥物,它們的療效相若,不過各有不同的副作用:


  • 注射式干擾素:需要患者每週數次將干擾素經皮下脂肪注入體內,以調節身體的免疫系統,減低發作。其主要副作用為注射位置紅腫,肌肉疼痛和身體疲倦等
  • 口服藥物富馬酸二甲酯 (Dimethyl fumarate):有機會引起腸胃不適,但身體一般可以在接受治療後數周作出適應及調節,令副作用減緩
  • 口服藥物特立氟胺 (Teriflunomide):常見的副作用為脫髮,而藥物因為有機會影響胎兒,所以不適合孕婦和生育年齡的女士服用
  • 另外服用芬戈莫德 (Fingolimod) 也能調節免疫系統減少發作,不過由於藥物有機會導致視網膜黃斑點病變和影響心臟機能,所以患者在服用初期需要入院監測心臟的心律狀況,此藥也一般被列為二線藥物


多發性硬化症本身是復發率高的疾病,而每次復發都會對身體帶來健康風險,所以持續的藥物治療對於控制復發非常重要。為避免患者在治療期間,因藥物副作用而自行停藥,醫生一般會在開始治療前,讓患者清晰了解治療副作用及其持續時間。當患者對藥物副作用有更清楚的掌握及理解,明白到副作用只是維持一段短暫時間,往往能提高他們對治療的依從性。


自我治療:

除配合持續的藥物治療和定期檢查,不要隨便自行停藥,控制病情外,增強自身免疫系統的功能有助患者對抗疾病,以下是一些建議:


  • 保持均衡飲食,吸收適當營養,不可過量攝取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濃味等
  • 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增加免疫系統對抗疾病
  • 充分的睡眠及休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 洗澡時水溫不易過熱,避免使皮膚的皮脂膜受到刺激,出現痕癢及不適,並時刻謹記適時為肌膚作保濕
  • 加強呼吸及鬆弛訓練
  • 保持樂觀態度、開朗心情,適時舒壓


協會

香港肌健協會


相關專科

腦神經科


Reference

https://www.eceasybook.com/article/606568/%E6%B2%BB%E7%99%82%E5%A4%9A%E7%99%BC%E6%80%A7%E7%A1%AC%E5%8C%96%E7%97%87-%E4%B8%80%E5%A0%B4%E5%85%A9%E4%BA%BA%E4%B8%89%E8%B6%B3%E9%A6%AC%E6%8B%89%E6%9D%BE-%E8%AA%8D%E6%B8%85%E8%97%A5%E7%89%A9%E6%89%8D%E8%83%BD%E6%8C%81%E4%B9%85%E8%B5%B0%E4%B8%8B%E5%8E%BB?channel_id=99&offset=30&channel_level=6

hknmda.org.h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