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低血壓是一種血壓過低的疾病,比高血壓更難以察覺。如果收縮壓低於90、舒張壓低於60mmHg,就屬於低血壓,低血壓的種類可分為體質性及器質性。
器質性低血壓是由心臟病、糖尿病、低血糖症、過敏反應、感染這些疾病所引發的。體質性低血壓是由非疾病所造成的,包括姿勢性低血壓及神經迷走性低血壓,通常因姿勢突然變化而引起,如從坐或躺改為站立或在久站之後導致血壓過低和心跳緩慢所引起。
發病原因
1.心臟疾病
- 大動脈瓣狹窄症
- 心肌梗塞
- 心臟不全
- 影響心臟輸出血液的功能,使得血量減少、循環不良而導至低血壓
2.甲狀腺機能低下
- 如患者的甲狀腺功能不佳,會出現極度疲倦、畏寒、皮膚乾燥等症狀,從而引發內分泌障礙性的低血壓
3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末稍血管擴張
- 血管擴張會令血壓下降,產生循環障礙性的低血壓
4.暫時性大出血
- 因嚴重創傷、手術引致大量出血,令體內的血液量驟降,引發短暫型的低血壓
病徵
- 疲倦
- 頭暈
- 四肢冰冷
- 身體發冷
- 視線模糊
- 噁心想吐
- 注意力不集中
- 呼吸快、呼吸淺
- 耳鳴
- 冒冷汗
- 心悸
- 胸悶
- 貧血
- 便祕
- 腸積氣
- 腹部鼓脹
- 打嗝
- 意識不清
- 腳腫
- 昏厥
- 休克
可出現的併發症
- 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
- 慢性疲勞症候群
- 憂鬱症
- 心肌缺血
- 腦中風
- 心肌梗塞
高危人群
- 家族遺傳
- 體重過輕的年輕女性
- 患有心臟機能不全或心血管疾病人士
- 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患者例如:甲狀腺機能下降、艾狄遜氏症等,因疾病的緣故引起血壓過低症狀人士
-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鎮定劑、α阻斷劑等人士
- 靜脈回流較差者例如:長期臥床病患、缺乏運動及下肢循環不佳,都會導致回流心臟的血液量不足,令血壓變低
- 女性月經期間,如失血量較大,血壓也會較低
應做檢查
- 測量血壓
- 血液檢查:檢查紅血球數量,從而判斷低血壓的病因是否為貧血
- 確認患者體內的水分和化學平衡是否正常
- 檢查患者的心臟,運作是否正常
相關療法
- 從飲食中攝取更多鹽份,鈉鹽以鉀取代部份的鈉,而鉀有輕微降血壓作用
- 多喝水,能增加體內血液量及改善脫水現象
預防方法
- 足夠的休息及睡眠,避免熬夜或疲勞過度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補充足夠營養,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
- 定期測量血壓,記錄每日血壓的變化,如發現血壓偏低的問題應立即求醫
相關專科
心臟內科
協會
關懷長者協會
References
https://congenitalheart-tw.org/%E4%BB%80%E9%BA%BC%E6%98%AF%E4%BD%8E%E8%A1%80%E5%A3%93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