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闌尾炎,指闌尾腫脹致無法排出分泌物,滋生細菌令其發炎;分類為急性和慢性,前者右下腹會有劇烈疼痛感,後者則噁心想吐、胃口不佳,慢性闌尾炎常被誤以為是普通腸胃不適;闌尾炎是非常普及的炎症,大多數患者都是年輕人;據統計,平均每人患上闌尾炎的機率是5-7%。
闌尾是連在盲腸前端凸出的條狀結構,與盲腸互相連接且有個小洞口;若有異物阻塞洞口,常見有水果籽和糞石,或是腫瘤,便會產生闌尾炎。
雖然闌尾在人體上沒有任何作用,但是,若不在24小時內好好處理感染,鄰近的盲腸可能會腫脹破裂,細菌進入腹腔和血液,造成腹膜炎等併發症,危及性命。
大部分人誤以為闌尾炎就是盲腸炎,事實上兩者分佈的身體部位不同,自然是不一樣的炎症。
發病原因
現時醫學還未確實引致盲腸炎的具體病因,只相信由循環不佳或室腔阻塞所致,令闌尾黏膜分泌出來的黏液無法排出,腸腔受壓,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入侵。具體原因如下:
- 腸道阻塞:闌尾扭曲、被食物(水果籽如番石榴、西瓜、葡萄)或糞便堵塞、淋巴腫大
- 感染:寄生蟲、糞便中的細菌
- 淋巴:功能過激、發脹
- 生活習慣:常喝酒、常吃低纖食物、壓力過大
- 年齡:闌尾管腔窄(20-30歲)
病徵
早期闌尾炎的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很容易誤以為是一般腸胃不適:
- 噁心
- 食慾不振
- 嘔吐(一半患者會出現之症狀,常見於飯後)
- 上腹部或肚臍旁悶痛
- 便祕或腹瀉(只有10-20%患者有症狀)
數小時後,疼痛感會轉移到右下腹,發生以下症狀
- 腹痛:有2/3的闌尾炎患者會右下腹劇痛;用手按壓會痛,但鬆手時更痛
- 發燒:在24小時內發燒37-38℃
一旦發燒超過39℃,就表示進入嚴重期的闌尾炎,其極可能己壞死或破裂,出現穿孔性腹膜炎或形成膿瘍,進入高危狀態。
可出現的併發症
可引致腹膜炎
高危人群
- 青年
- 暴飲暴食者
應做檢查
導致腫痛情況有很多,醫生需要利用各種檢測以証實病症為闌尾炎:
- 觸診:按壓疼痛的部位,查知腹腔狀態
- 抽血:若白血球指數在12小時內大幅增加,即是發炎的徵兆
- 腹部超聲波檢查:常用於小孩;觀察闌尾狀況,達90%正確率
- CT斷層掃描:全身身體接受放射線照射,再由電腦繪製出影像;由於有輻射考量和顯影劑,故不適用於孕婦或腎臟功能缺失人士
相關療法
有人認為闌尾炎只是炎症,可用抗生素治療。事實上,闌尾炎主因是有異物阻礙才引至發炎,所以醫生一般建議開刀切除,只有少數患者服用抗生素治療。
- 抗生素:用於輕微的黏膜性或蜂窩性組織炎;前者有10~20%復發率、後者膿液如果滲入腹腔,闌尾脹至10mm以上就要開刀切除。
- 闌尾切除術:常見且簡單。全身麻醉後在腹部切口,使用腹腔鏡微創,將闌尾切除,再縫合腸道,大約花時1個鐘左右,一般術後1-2日就可出院。但近日有研究指出,闌尾用途是催化免疫細胞反應,對繁衍腸道好菌有幫助,切除闌尾會增加日後患上腸癌機會。
預防方法
- 飲食均衡,多用膳食纖維
- 五穀類:薏仁、燕麥、蕎麥
- 豆類:紅豆、綠豆、黑豆、黃豆
- 蔬菜:番薯、馬鈴薯、花椰菜
- 水果:南瓜、葡萄、柿、蘋果、士多啤利
相關專科
普通外科
Reference
https://www.edh.tw/article/20239/2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9561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302/17.htm
https://www.aboutkidshealth.ca/Article?contentid=45&language=ChineseTraditional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