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便秘指患者與自己一般的排便習慣相比,排便次數較小(每周少於三次),或排便出現困難(大便較堅硬及乾燥)。
發病原因
- 飲水不足
- 濫用瀉藥
- 忽略排便的衝動
- 壓力、焦慮或沮喪
- 改變習慣或生活方式
- 腸功能問題,如腸易激綜合症
- 缺乏運動,長時間坐著或躺臥
- 飲食中纖維不足,例如水果,蔬菜和穀物
- 服用某種藥物,例如抗抑鬱藥物、鈣或鐵補充劑或鎮痛劑
- 在懷孕期間和分娩後的六週內,便秘也很常見
病徵
- 腹痛或胃痛
- 排便困難而痛苦
- 每週排便少於三次
- 感覺腫脹或不舒服
可出現的併發症
- 直腸靜脈發紅腫脹 (亦稱為痔瘡)
- 肛裂
- 結腸壁感染 (亦稱為憩室炎)
- 壓力性尿失禁
高危人群
- 年齡較大:與年輕人相比,年長的人往往缺乏活力,消化腸道中的代謝較慢,並且肌肉的收縮力也較小
- 女性:尤其是在懷孕和分娩時,女性體內激素的變化使她們更容易出現便秘。而子宮內的嬰兒擠壓腸子,減慢了大便通過的速度
- 纖維不足者:沒有足夠涉取高纖維食物,難以使食物通過消化系統。
- 服用某些藥物:例如抗抑鬱藥物、鈣或鐵補充劑或鎮痛劑
- 特殊病患: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大腦和脊髓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會增加便秘的風險
應做檢查
- 問診:醫生會要求患者對便秘進行描述,包括症狀持續時間,排便次數以及其他有助於確定便秘原因的信息
- 身體檢查:包括直腸指檢,醫生將戴手套插入直腸,以評估閉合肛門的肌肉。該檢查還有助於檢測壓痛,阻塞,血液,大便量和口徑,以及是否存在直腸腫大
- 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使醫生能夠查看大腸全長的程序,使醫生看到結腸的內壁,取出組織作進一步檢查,幫助識別異常生長,組織發炎,潰瘍和出血
相關療法
1.自我護理
- 補充足夠水份:每天多喝兩到四杯水。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和酒精,這會導致脫水。
- 多食用高纖維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全穀物和其他高纖維食物;少吃肉,蛋和奶酪等高脂肪食物。
- 建立做運動的習慣
2.藥物/補充劑審查
- 處方藥:醫生會根據測試結果選擇最適合的藥物,以治療便秘。
3.手術
一般情況下是很少需要以手術來治療便秘的。但如果便秘是由結腸的結構問題引起的,醫生可能會建議手術,包括結腸阻塞(腸梗阻),部分腸道變窄(腸狹窄),肛門撕裂(肛門裂)或直腸部分塌陷至陰道(直腸脫垂)。
預防方法
- 飲食均衡
- 多吃纖維性食物
- 多飲水
- 多運動
相關專科
腸胃肝臟科
協會
香港腸胃學會
Reference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constipation
https://www.nhs.uk/conditions/constipation/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4059-constipation/management-and-treatment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diseases-and-conditions/common-causes-of-constipation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