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症



疾病介紹


柏金遜症是一種慢性腦神經組織衰退疾病, 患者多為長者。但當中亦有中年時期發病的病例。柏金遜症是由於腦幹內名為「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以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這影響腦神經細胞之間對身體的訊息傳遞,以致身體肌肉活動能力受阻,大大阻礙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根據世界性的統計,每八百人當中便有一位患上柏金遜症。而香港約有八千名患者;當中六十歲或以上的長者,患病比率更高至1%。此外,更有統計顯示,約有一成的病患者是在四十歲前發病。隨著人口的老化,香港柏金遜症患者將會超逾一萬人。


發病原因


柏金遜症可分為原發性和誘發性,絕大部份患柏金遜症的都屬於原發性,多為長者。其成因不明亦不是因遺傳而起。至於誘發性的柏金遜症,它們具有20%至30%的柏金遜症徵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在醫學診斷上,它們不屬於柏金遜症,可以是繼發性柏金遜症,或其他原發性「柏金遜性綜合症」。此誘發性的柏金遜症有可能是因以下情況引發:


  • 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如長期服用一些止暈藥)
  • 腦部受創
  • 接觸有毒物質如一氧化碳,錳等
  • 多次中風
  • 腦部缺氧,腦部鈣化、腦瘤
  • 腦血管病
  • 腦炎
  • 腦室積水


病徵


柏金遜症患者會隨著病情的加深、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病徵;而患者的病情發展亦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早期患者的病徵因不太明顯,容易跟其他疾病如精神抑鬱、原發性震顫等疾病混淆。一般來說,主要徵狀有震顫、僵硬、動作緩慢及走路易失平衡。


初期病徵

  • 震顫:患者手腳持續出現不受控的震顫,在靜止狀態時最為明顯。震顫多由一邊的手或腳開始,然後慢慢擴展至同一邊身體的其他部位。
  • 肌肉僵硬:手腳肌肉變得僵硬,患者在伸直或屈曲手腳時,發覺該部位出現重大阻力,動作有如轉動齒輪般困難。
  • 動作遲緩,特別在開始動作及轉變方向時最明顯,更出現一些病徵包括:
  • 面部缺乏表情,麻木
  • 書寫困難,寫字體愈寫愈小
  • 起步及停步感到困難,步行時雙手缺乏擺動
  • 語音單調
  • 長時間呆坐而沒有變動坐姿
  • 睡眠困難


中期病徵

  • 病徵由一邊身體發展至兩側,走路及姿勢受影響,失去平衡力,容易跌倒
  • 身軀前傾。起步及轉彎都感覺困難
  • 藥效亦出現『開關』現象


後期病徵

  • 患者到後期病情況進一步惡化,步行明顯地受影響,完全失去行動能力
  • 說話不清、吞嚥困難;失去自我照顧能力,排尿困難、便秘、性功能失調及其他自主、認知功能、神經功能等都受到障礙,患者亦有可能出現幻覺或妄想等精神錯亂等精神狀況


可出現的併發症


柏金遜症沒有致命的危險,但由於患者在患病後期,因行動完全失去能力而長期臥床,有機會引發其他的併發症。例如:

  • 因肌肉失去張力,令咳嗽困難,導致肺部積痰引發肺炎
  • 因長期臥床的關係,令腿部易生血栓,若血栓進肺可致命
  • 因排便困難,可引起尿道感染,若細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高危人群


大多數的專家都認為柏金遜症是由遺傳及環境因素而引起的,會導致柏金遜症的高危因素包括:

  • 有直系親屬患上柏金遜症,其家庭成員患此病的機率也相對的高
  • 經常接觸殺蟲劑及除草劑等化學物品人士
  • 曾患「快速眼動睡眠行動障礙」人士
  • 60歲以上的男士罹患的比率較高


應做檢查


柏金遜症不能以血液測試來確診,主要倚靠臨床的評估,排除沒有其他疾病的可能後,可作電腦斷層掃描的X光檢查有助診斷。


相關療法


1.藥物治療:

現階段雖未有任何根治原發性柏金遜症的有效方法,只能透過藥物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或「左旋多巴」來幫助紓緩病徵,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和減輕震顫的情況,減低病症對患者所帶來的影響。藥物通需要長期服用,不能自行中止,否則可能會令病情反覆。


2.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是應用微創腦外科手術,把電極植入預定的腦組織內,再透過電線,連接到刺激器。刺激器一般是植入皮膚之下,和心臟起搏器相似。這種技術在外國相當成熟,許多研究報告亦證明其功效顯著,手術後患者服藥分量可大大減少,而能夠做到活動能力提高的效果。


3.其他治療:

  • 物理治療:肌肉、姿勢及關節的訓練可減少症狀及併發症。適當使用助行器具,幫助患者增加活動能力,減少意外發生
  • 職業治療:分析患者起居生活及實際家居環境所遇到的障礙,使用輔助器材及改善家居佈置,減低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 心理輔導:患者容易產生抑鬱的情況,所以家人的支持鼓勵都很重要。此外,照顧者面對照顧親人所受到的壓力,如有需要應向專業人士尋求輔導


相關專科

腦神經科


協會

  • 香港柏金遜症會
  • 香港復康會
  • 香港腦科基金會


References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healthnet/content.php?artid=5493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healthnet/content.php?artid=5493

http://hkpdf.org.hk/info_tc.php

圖片:osrodek-uzaleznien


以上內容、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