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

疾病介紹


腎臟分別是位於脊椎的兩側、緊貼著腸道後方的蠶豆狀器官。腎臟就像過濾器一樣,清除血液內多餘的液體、電解質及廢物。腎癌是成人腎癌中最常見的,是一種由腎臟細胞癌變引發的癌症。腎癌普遍分別是分為腎細胞癌及發源於腎盂的移行細胞癌,每種腎癌產生的長期效應都不相同。

腎癌的階段分為四期。

第一期:是腫瘤小於七公分以內,而腫瘤的範圍僅限於腎臟位置。

第二期:是腫瘤已大於七公分,但腫瘤範圍仍然僅限於腎臟。

第三期:腫瘤侵犯的範圍超過腎臟,影響到周圍的血管、脂肪組織及淋巴結。

第四期:腫瘤侵犯的範圍已經涉及到周遭的小腸、胰臟組織,或已經轉移到骨頭、肝臟、肺臟等遠處的器官。

除了以上兩種腎癌還有一此不常見的類型包括:鱗狀細胞癌腎小球旁細胞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貝利尼導管癌、腎臟透明細胞肉瘤、胚層腎瘤、腎母細胞瘤,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及混合性上皮間質腫瘤。


發病原因


腎癌成因包括:

  • 吸煙
  • 長期服用止痛藥
  • 高血壓
  • 肥胖

但某些種類的癌症或潛在的癌性腫瘤都有發於腎臟的可能。包括是:

  • 透明細胞腺癌
  • 移行細胞癌
  • 翻性乳頭狀瘤
  • 腎淋巴瘤
  • 畸胎瘤
  • 癌肉瘤
  • 腎盂癌瘤

除了以上因素,腎癌都有可能是由其他癌症轉移有引發的


病徵


  • 貧血
  • 背痛
  • 尿中帶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狀)
  • 疲勞
  • 發燒
  • 腰、腹側痛
  • 腹部一側有腫塊
  • 體重下降


可出現的併發症


  • 出血情況主要是於手術治療後出現,需要進行輸血,大量出血而導致危及患者身命機會軟低
  • 腎功能下降:手術進行時必須將腎臟的動靜脈暫時阻斷,因此手術後保留的腎功能可能會下降,腎功能不全的現象整能會於手術後出現
  • 轉移:腎癌細胞很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肺、肝、骨及腦等重要的的器官,其中肺轉移的預後比腦轉移預後稍好一點。


高危人群


  • 40~70歲之間的男性
  • 家族遺傳
  • 吸煙人士
  • 有亂服用成藥習慣的人士
  • 常處於放射線或污染環境者
  • 經常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或含硝酸胺、黃麴毒素食物的人士


應做檢查


  • 血清檢驗包括:血常規、肝功能指數、腎功能、血鈣、乳酸脫氫脢胸腔X光
  • 腹部超聲波顯像
  • 腹部與骨盆電腦斷層顯像
  • 陽離子斷層掃描


相關療法


  1. 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手術:能夠徹底切除受影響的部分或整個腎臟的微創手術
  2. 免疫療法:利用體內本身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
  3. 放射性治療:可用以紓緩腫瘤引起的疼痛和止血
  4. 栓塞治療


預防方法


  • 定期接受血液檢查
  • 定期接受尿液檢查
  • 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或CT檢查
  • 保持均衡飲食
  • 切勿胡亂服用成藥


相關專科

腎病科


協會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香港保健協會
  •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


References

https://gleneagles.hk/tc/medicalspecialties/kidneysrenalmedicine

https://www.hksuo.org/%E8%85%8E%E7%99%8C/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