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胰臟炎是胰臟的炎症。胰臟是位於胃後面的大腺體 ,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島素及製作消化液或酶,並透過胰管與十二指腸相接,使酶能流進十二指腸幫助人體消化食物。當胰管受到阻塞,酶倒流回到胰臟時,便會引致胰臟發炎,引致胰臟炎。
胰臟炎可分為急性或慢性的兩種類型,急性胰臟炎是突發性短暫的炎症;而慢性胰臟炎則是續急性胰臟炎反覆復發而引發的持續性炎症。輕度的胰臟炎無需治療即可消失,但嚴重的,可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發病原因
由於胰管堵塞、破裂或胰臟細胞受損所引起。其因素有很多
- 膽結石
- 酗酒
- 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
- 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 病毒感染
- 長期藥物的治療,引致胰島素紊亂
- 腹部曾受傷或曾進行手術治療,導致胰管破裂
- 遺傳性疾病 如:囊性纖維化
- 遺傳性代謝紊亂
- 高甘油三酸酯水平
- 過量攝取酒精會令胰管產生蛋白栓子,阻塞胰管
病徵
1.急性胰腺炎
- 上腹疼痛
- 腹痛到蔓延至背部
- 進食後腹部疼痛加劇
- 發燒
- 心跳加速
- 噁心、嘔吐
- 觸摸腹部時有壓痛感
2.慢性胰腺炎
- 上腹持續不斷疼痛至背部
- 體重下降
- 腹瀉
- 胃部不適
可出現併發症
- 營養不良
- 胰臟膿瘍
- 胰臟組織壞死
- 假囊腫
- 糖尿病
- 心臟、肺部或腎功能衰竭
- 胰臟癌
- 死亡
高危人群
- 30至40歲的男性
- 有胰臟炎家族病歷人士
- 患有膽結石或有膽結石家庭病歷人士
- 肥胖症、高甘油三酸酯或糖尿病患者
- 囊性纖維化患者
- 吸煙人士
- 酗酒人士(每天喝三杯或以上)
應做檢查
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身體狀況及病歷進行以下測試以診斷胰臟炎。
1.急性胰臟炎
- 血液測試:以測試血液中胰臟消化酵素水平
- 腹部超聲波檢查:是否有膽結石和胰腺炎症
- 電腦斷層掃描:透過掃描尋找膽結石及評估胰臟炎程度
2.慢性胰臟炎
- 胰腺功能測試:測試量胰臟對胰素液的反應
- 大便測試:測試大便中的脂肪含量度,以評估消化系統吸收營養的狀況
- 內窺鏡超聲檢查:觀察胰管或膽管中的炎症和堵塞情況
- 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觀察膽囊、胰臟及胰管中的異常狀況
- 治療性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利用纖維鏡進入膽管或胰管,並注射顯影劑進行X光造影,確定膽結石位置及將其清除
相關療法
1.初步治療
- 禁食:為了讓胰臟得到休息及康復,患者需停止進食數天。當胰臟的炎症得到控制後,可進行清淡的飲食,若炎症持續,並且在進食時仍然感到疼痛,醫生可能會使用飼管幫助患者在休養期間獲得營養
- 止痛藥:胰臟炎會引起嚴重的疼痛,止痛藥物可以幫助舒緩痛症
- 抗生素:以靜脈注射抗生素,減緩胰臟炎症
- 靜脈輸液:患者可能會脫水的情況,會以靜脈注射營養體液,補充身體所需
2.病情較嚴重
- 治療性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利用纖維鏡進入膽管或胰管,並注射顯影劑進行X光造影,確定膽結石位置及將其清除
- 膽囊手術:如果是由於膽結石引發的胰臟炎,會以手術切除膽囊
- 胰腺手術:進行手術以清除胰臟內的積液或切除患病的組織
3.慢性胰臟炎患者
- 胰酶補充劑:服用胰酶補充劑,幫助患者身體分解及吸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 胰島素:由於胰臟的內分泌功能持續受阻及被破壞,慢性胰臟炎患者有機會引發糖尿病,即「第三型糖尿病」如有需要,患者需要以胰島素控制血糖
預防方法
- 保持健康的體重,並進行適當的運動
- 低脂飲食:進食多些新鮮水果及蔬菜、全穀物及瘦肉的飲食
- 戒除吸煙的習慣
- 避免飲酒
相關專科
腸胃科
肝膽胰內科
Reference
https://www.hkah.org.hk/tc/education/article/id/475/
https://www.tmuh.org.tw/UploadFile/files/076%E6%80%A5%E6%80%A7%E8%83%B0%E8%87%9F%E7%82%8E.pdf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16&sid=244&page=3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pancreatitis/treatment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8103-pancreatitis/diagnosis-and-tests
http://www.thevoice.org.hk/HealthTalk/PowerPoint/2011100901.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