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

疾病介紹


耳膜亦稱為鼓膜,能將聲音的波動從空氣傳遞到中耳內的聽小骨,再傳播到充滿液體的內耳。耳膜穿孔可以用發生時間的長短分為兩種,包括:

  1. 急性耳膜穿孔:源於耳膜周圍的壓力突變令中耳壓力增加,導致的耳膜穿孔;或因中耳腔內有積液,以致在壓力太大時造成耳膜破裂。而這些積液流出中是耳腔的一種保護機制來避免這些積液往內側去損害內耳。
  2. 慢性耳膜穿孔:通常與慢性的中耳發炎相有關,源於慢性細菌感染或中耳腔內有腫瘤,使中耳耳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引致難以復原的耳膜穿孔。


發病原因


  • 耳朵外傷者:這是最常見的耳膜穿孔成因,耳膜雖位於耳道深處,但還是有可能因意外破損,例如顱骨骨折、耳朵受傷等。另外,兒童通過將諸如棍子或小玩具之類的物品放在耳中來​​刺穿自己的耳膜
  • 中耳炎患者:由於中耳炎有機會反覆發作,導致耳膜受到侵蝕、壞死甚至破裂,而中耳炎所造成的耳膜破裂較一般情況難以自行痊癒
  • 面對噪音者:長期處在聲音達到噪音程度的環境,如汽車喇叭聲及飛機引擎聲,有可能造成耳膜的受傷
  • 耳咽管的先天缺陷者:例如患有裂腭和唐氏綜合症的小孩
  • 氣壓變化:由於氣壓劇烈變化,例如飛機飛行或水肺潛水引起的耳膜穿孔


病徵


  • 聽力損失
  • 慢性耳部分泌物,或稱為耳漏:
  • 耳嗚
  • 輕度至重度疼痛,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惡化
  • 眩暈導致失平衡

 

可出現的併發症


  • 聽力障礙:中耳炎造成的耳膜穿孔需及早治療,反覆的發炎破損會造成患者聽力降低。
  • 慢性中耳炎:一般耳膜穿孔超過三個月則稱為慢性中耳炎,也可能轉為更難治療的「膽脂瘤」,造成內耳也出現發炎現象,影響患者行為的平衡力,發炎情況更會入侵腦內,造成更高的死亡風險。 



應做檢查



耳鏡檢查:檢查耳膜穿孔的情況


相關療法 


一般的耳膜穿孔在耳道乾燥的情況下,會在一至兩個月內自行癒合。雖然耳膜穿孔並非一定要接受修補手術,但最好還是尋求醫生的診斷。

 

如耳膜在兩個月後仍未癒合,醫生可能會建議您進行鼓室成形手術,在處理耳膜穿孔時,也可能根據不同患者或耳膜穿孔的狀態來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手術的徑路可以是傳統的耳後切口法或是近年蓬勃發展的耳內視鏡法

 

預防方法


  • 保持耳朵乾燥
  •  避免在外耳道內置入不潔的外來物
  • 減少挖耳朵的頻率,防止弄傷耳朵
  •  避免噪音:長期處在噪音程度的環境下工作,容易傷害耳膜,,必要時可戴上耳罩保護耳朵

 

相關專科

耳鼻喉科


協會

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

 

Reference

https://www.webmd.com/pain-management/ruptured-eardrum-symptoms-and-treatments#1

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eardrums.html

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213.html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ruptured-eardrum/symptoms-causes/syc-20351879

https://www.nhs.uk/conditions/perforated-eardrum/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