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瘡是因毛囊慢性皮脂腺的炎症而引致,在中醫學上暗瘡又稱肺風粉刺,患處好發於臉、胸、背及四肢等,情況較輕者,臉上會出現細小的丘疹和膿瘡;嚴重者則伴有結節、囊腫、疤痕、色素沉澱等。
(圖片:iStock)
成因
中醫學認為暗瘡的成因主要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陰陽不調、血氣運行不暢順,五臟六腑其中一方出現過盛或過弱造成上火,在證型上大致分為實証及虛証。
實證:屬熱證之一,當中以血熱、肺胃積熱為主。當面對壓力、情緒波動,都容易造成臟腑積熱,有暗瘡情況出現。
(圖片:sohu)
虛證:脾胃運化功能不佳,當進食油膩、生冷食物,導致脾虛濕熱淤積,便會出現腹瀉、長暗瘡的情況出現。
(圖片:Newsweek)
生長位置代表甚麼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不同臟腑所引發的問題,會影響暗瘡生長的部位:
- 眉心與額頭:主要是壓力過大,睡眠不足,屬心火過盛。
- 鼻頭或嘴唇四週:主要是與飲食有關,進食過多油膩煎炸或辛辣食物所引致,屬胃火過盛。
- 長在左邊臉頰跟情緒壓力有關,肝功能排泄不順暢,屬肝火。
- 右邊臉頰是與呼吸系統或過敏等關係,則代表肺功能失衡,屬肺火過盛。
- 長於下巴,女性則代表子宮或內分泌的問題,特別容易出現在月經前後,而男性則與腎虛及虛火的問題腸胃不佳。
(圖片:BE)
治療方法
體質屬性是能夠直接反映在皮膚上,若需要根治暗瘡,必須從調理體質著手。中醫在治療暗瘡上,對於情況較輕者,可透過中藥或以特製中藥外敷患處,而暗瘡結膿、發炎,情況較嚴重者,可加以針灸穴位,幫助患處消炎和代謝。此外,亦可配合食療,調理身體以減低暗瘡反覆生長。
(圖片:Easyca)
日常護理
- 使用清水及溫和清潔用品作日常清潔之用,切勿用手自行按壓,胡亂塗藥或亂試偏方刺激患處,以免引起繼發性感染
- 出汗後應盡快抹乾,以免汗液中的鹽分及尿素淤積於毛孔,令暗瘡惡化
- 避免陽光曝曬,如有需要,應塗適量的防曬乳液,以防發炎的患處受到紫外線的刺激後,導致色素沉澱
- 飲食以清淡為宜,多食蔬果
- 忌煙、酒、辛辣煎炸食物
- 作息要有規律,切忌熬夜
- 保持大小二便暢通
- 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懂得舒緩生活、工作、情感所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