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症


疾病介紹


過度活躍症又名專注力不足(ADHD)是現今普遍的兒童行為障礙症,有研究報告顯示每100名學童當中,約有3至7人患有過度活躍症。患者多為男童。估計男女比例為2比1,女童較遲才確診,是由於女童的病徵比較輕微,難以察覺;而成人方面,患病率約為百分之二點五。


過度活躍症可出現以下三類︰

  1. 專注力失調型:主要是專注力不足問題較為明顯
  2. 過度活躍及衝動型:過度活躍及衝動問題較為明顯
  3. 合成類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及衝動問題均相當明顯


發病原因


醫學界至今仍未確定實際成因,但成因主是跟腦部發展有關:


過度活躍症病童的腦部運作與一般孩子有明顯的差異,其中以腦額葉及腦顳葉結構(控制人體專注力及衝動抑制)組織最為明顯。患者腦部體積亦比同齡孩子少3-5%,而多巴胺(一種大腦傳遞物質)系統亦出現異常。所以過度活躍症兒童與同齡兒童相比下,集中及抑制衝動能力比較薄弱。


另外家族遺傳因素,若父母患有過度活躍症,子女患病的機會率比一般人高二至八倍,遺傳率亦高達七成半

病徵

過度活躍症兒童在專注力、活躍程度及自我情緒控制及行為方面都比較和其他他同齡的兒童出現明顯的差別,以下是常見的特徵:


專注力方面

  • 專注力散漫,容易受外來事情影響而分心
  • 不能靜心專注或投入於某一項活動中
  • 不遵守指示完成工作做事欠缺條理,不著重細節
  • 善忘粗心大意,常遺失物品
  • 沒有專心聆聽別人在對他說話,心不在焉


活躍程度方面

  • 安坐時間短暫,經常走動,無故作過度的奔跑
  • 多言、不能安靜、興奮時喜歡尖叫,手舞足蹈
  • 不能安靜地輪候,沒有耐性


自我情緒控制及行為方面

  • 在交談中,經常打斷對方的對話
  • 做事不顧後果,想做便做,更不會理會別人的想法
  • 缺乏耐性
  • 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容易衝動


另外,患者在不同成長階段,也有不同的臨床病徵:


嬰兒及學前期

病發年齡大概 3 至 4 歲,他們情緒起伏很大,經常哭鬧和容易煩躁不安,心情難以平復下來;亦有進食及睡眠問題如:用膳時間長或難以入睡等。遊玩時過度活躍、精力旺盛,到處攀爬或四處走動。


學齡期

在這階段,病徵更為明顯,兒童在學層吸收知識上表現得很困難,因為專注力不足,影響上堂表現或學業成績。另外,他們可能會出現反叛或危險性行為;不喜歡聽從指示或容易跟朋輩發生衝突,產生社交上交際問題。


青少年期

專注力不足及行為衝動等徵狀相信依然存在,但隨著年齡成長,過度活躍的情況應該相對比學齡時期有所減少。不過,可能會衍生其他問題的出現如:人際關係、與異性、朋輩相處等問題。


成年期

專注力不足及行為衝動這些徵狀可能會一直持續,令患者工作時較難以集中精神,做事欠缺效率,容易分心沒想有耐性,日常生活及事業上也欠缺條理。


可出現的併發症


過度活躍症患者一般不會出現併發症,但患者有可能同時患上讀寫障礙、發展性協調障礙等其他發展障礙問題。


高危人群


  • 父母或兄弟姐妹間有患過度活躍症
  • 母親在懷孕期間酗酒、吸煙
  • 母親在懷孕期間濫藥
  • 小孩出生昤體重不足、早產
  • 小孩腦部曾缺氧受創
  • 曾患腦炎


應做檢查


兒童出現不專注、衝動及活躍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這不代表他們便是患上過度活躍症。若父母觀察其子女在七歲以前,擁有ADHD的大部份病徵,而問題持續達半年以上,可透過專科醫生為孩子診斷及評估。


相關療法


對於過度活躍症兒童,治療一般分為三個方案。


1.行為治療(6 歲以下的兒童, 首選的治療方案)

透過行為治療法,讓兒童學習提升專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技巧;兒童亦會學習在社交和生活環境中,如何好好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亦為患病兒童的父母提供有系統的管教技巧訓練,讓他們了解更多過度活躍症兒童的需要及特徵,從而減輕照顧兒童所帶來的種種壓力。


2.藥物治療(6歲或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患有較嚴重徵狀的)

採用藥物治療方案,減低患病兒童的過度活躍和衝動等症狀。專科醫生一般會採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如:「 利他林 」、「專注達」等,主要功能是增加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多巴胺」,有效提升患者的專注力,減低活躍度和增強自我控制能力。研究顯示,患者透過藥物治療後,成果有效顯著,達75%,不過藥物也有一定的輕微副作用,如:食慾不振、肚痛、體重下降等。但不會長期服用,醫生會以病情的進度作適當的調整。


3.教育方面

家長需學習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給予有效的管教模式。另外,也多與老師保持密切溝通,讓老師也明白孩子的問題之處,互相配合,提供適當的教學環境及社交相處的訓練。

老師可透過課室管理及教學調整,例如在學習期間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給予明確的書面或口頭指示、把學習課題分成細小部分、多運用視聽教學方式,以及就學習環境作出適當安排, 例如保持學習環境清靜、安排兒童坐在前排座位等, 都有助提升兒童的專注能力。


相關專科

兒科精神科


協會

  •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
  • 協康會


Reference 

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special/resources/serc/adhd.html

https://www.union.org/new/tc_chi/health_info/health_articles_child16.htm

https://www.heephong.org/services-and-programmes/school-aged-children/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

https://www3.ha.org.hk/cph/imh/mhi/article_02_01_01_chi.asp

https://www.dhcas.gov.hk/file/conditions/ADHD_Chi_1706.pdf

圖片:Shuttershock


以上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