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眼瘡,醫學名為麥粒腫,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眼疾,任何人士都有機會「生」眼瘡,特別是兒童較為普遍。患者的眼瞼內會有小粒,除影響外觀外,亦會感到眼睛紅腫發熱的不適,若沒有作出適當的治療及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有機會導致眼瘡時常復發或更嚴重的眼疾。
發病原因
眼瘡主要有兩種「外麥粒腫」及「內麥粒腫」。外麥粒腫是長在眼瞼上的睫毛底部;而內麥粒腫則在眼瞼板腺的內側。成因主要是由於眼睛上或下眼瞼內的瞼板腺,受到阻塞或油脂分泌過盛,令油腺分泌不能排出,當受到細菌感染時,便有機會引起局部發炎及長出膿瘡。而誘使眼瘡的生長可透過以下種種因素:
- 賀爾蒙的影響:作息不定時,經常熬夜,過度疲勞,精神壓力過大,都會引致內分泌失調,令油脂分泌過盛。導致皮脂腺排泄不通及阻塞。
- 蠕形蟎蟲:是透過人與人的接觸而傳感染的人體寄生蟲。若眼部範圍清潔不足,令大量蟎蟲在睫毛的皮屑繁殖及聚積,阻塞皮脂腺,令油脂分泌異常,有機會引發眼瘡及反覆復發。
- 飲食習慣:日常進食過多辛辣油炸食物,會導致皮下油脂分泌過盛,增加眼瘡生長的機會。
- 細菌侵入:使用不潔的手揉眼睛很容易將細菌帶進眼瞼內,導致眼睛受到感染。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
- 女士的化妝及護膚產品,若清潔不徹底,有機會令產品殘留於眼瞼內,阻塞油腺腺。
病徵
- 眼皮會出現紅腫及發癢
- 眼睛疼痛有灼熱感
- 眨眼時會感到不適及有畏光感
- 流眼淚
- 眼臉內有小粒,嚴重時會長出膿瘡
- 眼瘡若長得過大,會令眼角膜受壓而引散光
可出現併發症
- 結膜炎:嚴重的眼瘡會形成膿皰,若膿液流入眼內,有機會導致結膜炎
- 眼皮炎
高危人群
- 兒童
- 配戴隱形眼鏡人士
- 化妝人士
應做檢查
眼科醫生會採用專用儀器,替患者檢查眼球及上下眼臉的瞼板腺的油脂分泌狀況。
相關療法
- 眼用藥物:醫生會處方一些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作治療之用。
- 熱敷:可以使用一塊清潔的毛巾包著熱的飯或熟雞蛋來按摩眼睛,可有助溶解眼瞼內的油脂,令眼瘡凋謝。
3.割眼瘡手術:醫生會依據患者眼瘡的位置,在眼皮注射局部麻醉劑,再以儀器固定眼瘡位置,在眼瘡上開一個小傷口,將膿液放出。手術大約需時5分鐘,傷口約一星期便能痊癒。
預防方法
要有效預防眼瘡或防止復發,可從日常生活細節中作出調整。
- 每日透過5至10分鐘熱敷眼睛,有助瞼板腺暢通,減少油脂積聚,另外勤於清潔眼皮,亦可減少眼瘡形成的機會
- 如需要接觸眼睛時,必須先將雙手清潔
- 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及眼睛的過度疲勞
- 多攝取水果、蔬菜的食物,避免進食過多刺激辛辣的食物
相關專科
眼科專科
Reference
https://ophthalmology.hku.hk/pels_notes/Dr_Tang_15_05_16.pdf
https://shh.tmu.edu.tw/page/HealthDetail.aspx?deptCode=10&seqNo=20180124182537177895
https://www.union.org/new/consent_form_files/EYE-04c.pdf
圖片:healthh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