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冠狀動脈心臟病,又稱冠心病,是心臟病其中一種。
在香港,心臟病是僅次於癌症的第二號殺手。在各種心臟病中,冠心病導致的死亡人數遠超其他心臟病。根據衛生署資料統計分析當中,心臟病乃是香港男士的頭號殺手之一。以2017年計算,本港有3,323名男性死亡個案是死於心臟病;當中約有68%是死於冠心病。而近年冠心病亦有年輕化的趨勢。
發病成因
心臟表面佈滿稱為冠狀動脈的血管,而冠狀動脈是負責輸送氧氣及養份到心臟肌肉,使心臟得到日常所需的氧氣及營養。當這條重要血管因脂肪積聚而收窄及硬化,便會影響心臟的血流,心肌也可能因血流減少而受到損害。
假如冠狀動脈變得狹窄,甚至閉塞,就形成了冠狀動脈心臟病,或簡稱冠心病。
病徵
冠心病是經過多年慢慢發展形成,大概有百分之十的患者都沒有察覺到自己有任何徵狀;或在體格檢查時,也不一定發現什麼異常;甚至在運動時,覺得氣促,也不察覺自己身體出現了問題,直至發展到很嚴重時侯,即出現心絞痛(胸痛)或心臟病突發,甚至在毫無訊號下突然死亡,才知道自己患上心臟病。
但若果察覺到自己有以下這些徵狀,不妨告知你的家庭醫生,為自己做下一些專業檢查。
- 心絞痛
心絞痛指胸口痛或胸口緊翳,有時感到氣促或呼吸困難,成因是心臟動脈的 供血受阻。患者通常在走路或生氣時發生,飯後或寒冷天氣亦可能誘發,徵狀包括:
- 胸口翳悶或胸口有被壓迫的感覺-易與消化不良混淆
- 痛楚可推展至單臂或雙臂,頸部、下顎、肩膊和背部,持續數分鐘,休息後痛楚迅速消失
- 呼吸困難
- 出汗
心絞痛患者可透過調節生活習慣和藥物控制病情。假如置之不理則絞痛情況會愈來愈頻密,痛楚亦會加劇。有心絞痛的人出現突發性心臟病的風險較高。
2.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指心臟跳動不規則,患者可能感到心悸(心跳顫抖或怦動)。心悸可以是冠心病的徵狀,但這種感覺其實也很常見,不一定是冠心病或心律不整。
3.心臟衰竭
冠心病會慢慢削弱心臟功能,導致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指心臟失去正常泵血至身體各部分的機能,患者容易感到疲倦和氣促,足踝及腿部亦會腫大。
高危人士
- 較常見於年長人士,而65歲以下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
- 吸煙者
- 肥胖,特別是腰腹脂肪過多
- 缺乏運動
- 糖尿病患者
- 高血壓患者
- 高膽固醇人士
- 家族性遺傳
- 高脂肪的飲食習慣
- 精神緊張
應做檢查
醫生會透高以下檢測,為患者檢查以確定是否患上冠心病。
- 心電圖:量度患心臟電流活動以評估心臟功能是否正常。病人亦可能安排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已觀察患者運動時,心臟功能狀況
- 胸部X光
- 磁力共振
- 心臟超聲波-利用超聲波顯示心臟內部的「實時」活動造影
- 電生理檢驗-在腹股溝的血管插入導管,伸至心臟。導管尖端會刺激心臟,記錄心電活動
-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在血管注射特殊染色劑,令X光造影清晰顯示血管
相關療法
冠心病有不少治療的方法,例如透過藥物治療、手術及病患者生活模式的改變,都有助緩和病情的惡化。
預防方法
- 適當的帶氧運動,能促進心臟功能,防止血管老化和增加心肌血液循環。
- 均衡飲食,減少進食含高飽和脂肪的食物,多吃蔬果
- 作息定時,爭取充足休息,避免精神緊張
- 減去多餘體重,因為過胖(其體重指標BMI超過23)會增加心肺負荷,過量脂肪也會積聚在血管壁內,使血管硬化和受到阻塞。註:BMI計算:體重(公斤) ÷ 身高(米) ÷ 身高(米)
- 戒煙及戒酒,尼古丁能使血管收縮和提升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引致動脈硬化;而酒精會加快動脈硬化。
- 高血壓、膽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作定時覆診檢查,因為持續的高血壓和高血糖容易引致動脈硬化。
相關專科
心臟科
協會
- 心健會
- 心臟復康組
- 關心您的心
- 香港馬凡氏綜合症協會
- 心臟病病人支援小組
Reference
https://www.healthcarehk.org/%E5%B8%B8%E8%A6%8B%E7%96%BE%E7%97%85/%E5%BF%83%E8%87%9F%E7%97%85/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