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輸尿管炎,或尿道炎,是常見的泌尿道感染,當中女性一般較男性高危十倍,多由微生物或細菌,如披衣菌、葡萄球菌,經由尿道口、血液和淋巴系統傳染及發展炎症,亦有部份經性接觸傳染。患者尿道會出現膿性分泌物,導致尿道不適。發現問題應立即求醫,服藥處理炎症,避免產生併發症。
發病原因
一般發病原因為兩類細菌,和其他生理特徵所致:
- 被淋病雙球菌感染,即淋病性尿道炎,為性病的一種
- 被其他細菌感染,即非淋病性尿道炎,較為常見
- 另外,女性因受沐浴露刺激,或更年期停經,亦有可能令尿道黏膜萎縮,引發輸尿管炎。
以上三項原因皆為致病菌附著泌尿道黏膜,無法排走,不斷繁殖,引致發炎。
病徵
輸尿管炎可出現的病徵較多,一般包括:
- 排尿時有被灼燒的感覺
- 尿道癢癢,甚至疼痛
- 小便頻繁,但排尿困難
- 小便有異味、混濁
- 尿液中和尿道口有明顯的膿性分泌物(常見於男性)
- 潛伏期:淋病性:約3-10日;非淋病性:約7-21日
- 有可傳染他人的無症狀患者
可出現的併發症
輸尿管與腎臟緊密連繫,而腎功能對維持生命至關重要,因此長期被忽視的輸尿管炎可引發多種併發症:
- 血尿
- 腰部、下背疼痛
- 噁心,甚至嘔吐
- 發寒、發燒
- 膀胱炎、子宮頸炎、有異常陰道分泌物
- 蔓延至腎臟,影響腎臟功能,甚至有腎積水
- 敗血症(嚴重個案)
- 副睾受損而不孕
高危人群
這種常見疾病的高風險患病人士多樣,一般包括:
- 更年期的女性
- 扺抗力虛弱的人士,如老年人、糖尿病、腎臟病患者
- 曾患泌尿系統問題人士
- 懷孕
- 不做好個人護理的人士
- 性行為頻繁的人士
- 攝護腺肥大
應做檢查
現今醫學有持之有效的方法診斷尿道炎,一般可做以下檢查:
- 尿液檢查:檢查膿尿情況,或透過細菌培養,驗出尿液中的細菌種類和含量,推斷尿道健康狀況
- 血液檢查:通常尿道炎患者會在血清中有相關的抗體
- 腎臟超聲波:檢查炎症有否蔓延至腎臟,或有否先天腎臟缺陷作為成因
- X光檢查
- 靜脈注射腎盂攝影:仔細檢查泌尿系統功能
相關療法
與處理其他炎症的手法相近,一般不太難處理:
- 藥物治療:服用抗生素,嚴重者靜脈注射抗生素(多數個案3-7日有改善),或服抗微生物藥物
- 淋病性尿道炎:可注射盤尼西林
- 因更年期引發:可作荷爾蒙補充治療
預防方法
尿道炎有多種預防方法,最常包括:
- 多喝水,每天2000mL以上的水分方為充足
- 有尿意時盡快上廁所,避免憋尿
- 穿著棉質內褲
- 淋浴,避免泡澡
- 女性如廁後,衛生紙由前往後擦試,勿來回擦試
- 如廁、或性行為後,有充足的清潔
- 多食蔓越莓(含前青花素)、含維化命C食物
- 安全性行為、與伴侶檢查身體狀況,避免性病感染
- 服用預防性抗生素(醫生處方給高危人士)
相關專科
- 皮膚及性病科
- 泌尿外科
相關協會
由於疾病容易醫治,少後遣症,現時並未有相關協會輔助有關人士,但一般醫院能幫助病人治療和輔導,或查詢香港泌尿外科學會、香港皮膚及性病學會醫生。
Reference
https://www.chimei.org.tw/main/cmh_department/57530/7530/gu3.htm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310/7.htm
https://www.tmuh.org.tw/UploadFile/files/048%E6%B3%8C%E5%B0%BF%E9%81%93%E6%84%9F%E6%9F%93.pdf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ureteriti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8475390/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surgery/article-abstract/539155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