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子宮肌瘤(子宮纖維瘤)是生長在婦女骨盆腔內的平滑肉瘤。在香港,每四名女士當中,便有一位患上不同種類的子宮肌瘤,是非常普遍的婦科疾病。
子宮肌瘤可分為三類:黏膜下肌瘤、壁間肌瘤以及漿膜下肌瘤。
- 黏膜下肌瘤:生長在子宮宮腔內膜的肌瘤
- 壁間肌瘤:生長在子宮壁肌肉層內的肌瘤
- 漿膜下肌瘤:生長在子宮外壁的肌瘤
大多數的子宮肌瘤均屬良性,生長速度緩慢,轉化為惡性腫瘤的機率低於千分之五。所以根據資料顯示,子宮肌瘤並不會引發其他癌症如:子宮癌,而且,子宮肌瘤會在婦女更年期後慢慢縮小。
發病原因
現時還沒有確切肯定形成子宮肌瘤的原因,但推斷與以下因素有關:
- 雌激素分泌
- 家族遺傳病史
病徵
患有子宮肌瘤的女士,一般並沒有明顯病徵或難以察覺。通常都是經超聲波檢查時,才告知患上此症。
不過臨床症狀最常見有:
- 經前經後出現下腹脹痛、腰痛
- 經期量過多
- 經後不規則或異常出血
- 經期日子拖長
- 若子宮肌瘤體積過大時,壓迫膀胱,便會造成尿頻徵狀;而壓迫到腸臟位置時,會引起便秘
- 性交時感到不適或疼痛
可出現併發症
子宮肌瘤在一般的情況底下,不會出現其他併發症
1.在懷孕期間
- 有機會令患者懷孕期間出現劇痛
- 子宮收縮,增加早產或流產風險
2.子宮肌瘤處於子宮內膜
- 影響患者懷孕機會
3.生理期間
- 經血過多
- 流血不止引致貧血
4.切除子宮肌瘤後
- 麻醉藥所帶來的併發症,如 如手術期間出現過敏反應、手術後出現嘔吐、頭痛等情況
- 若失血過多,需輸血,並可能需要承受輸血期間帶來之風險
- 可能損及鄰近器官 如: 膀胱、卵巢、腸臟等
- 傷口受感染
- 骨盆腔感染
- 子宮肌瘤將來有機會覆發
- 如發現有子宮內膜黏連,有可能影響日後懷孕機會
- 日後可能需要剖腹生產
高危人群
由於罹患率機於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故此以下人士患上子宮肌瘤的風險比一般人較高:
- 長期服食避孕藥女士
- 肥胖症患者
- 日常生活中,攝取過多紅肉者(雌激素)
應做檢查
- 超聲波:檢查位置、大小以及數量
- 盆腔超聲波
相關療法
1.良性腫瘤
- 觀察
- 藥物:舒緩病患所引發的痛症
- 微創腹腔鏡:手術需要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醫生會在患者的肚臍位置開一個小切口,和腹壁開 3-4 個小切口,再以腹腔鏡經套管進入腹腔 內,透過腹壁的小切口把子宮肌瘤切除,組織切成小塊後,經小切口取出
- 宮腔鏡手術:手術以全身或半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醫生會使用宮腔鏡經陰道及子宮頸進入子宮腔內,醫生會使用子宮鏡確定子宮肌瘤的位置並放入切除鏡,再用電刀切除肌瘤 ,組織會經陰道取出
2.惡性腫瘤
- 手術
- 標靴治療
預防方法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特別在經期,可以有效的預防婦科疾病出現
- 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保持一個樂觀開朗的性格,避免勞累過度,讓氣血順暢,這樣也能預防很多疾病
- 規律的飲食:高脂肪食物促進一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所以肥胖的女性子宮肌瘤的發病率會較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規律有節制的飲食,這也是對子宮肌瘤疾病的預防和抑制
相關專科
婦科
Reference
https://www.hkah.org.hk/tc/education/article/id/453/
https://www.hkbh.org.hk/wp-content/uploads/2017/12/ci-hxrd-0502_chi.pdf
https://www.ha.org.hk/haho/ho/cc/ga_DBC_EP49_15032015_SC.pdf
https://www.union.org/new/tc_chi/health_info/health_articles_gyn5.htm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faq/women_health/WH2_5_6.html
https://www.union.org/new/consent_form_files/ONG-01c.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