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腫瘤

疾病介紹


口腔腫瘤即是口腔內的硬組織或軟組織出現了異常增生或病變,分為良性和惡性。而惡性腫瘤就是口腔癌,有機會會擴散到身體其他的部位。

細胞分裂繁殖是有秩序的,能夠自我控制。一旦失去控制,就會不停繁殖,於體內累積成塊,即是腫瘤。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惡性的腫瘤即是癌。良性腫瘤細胞不會擴散到身體其他的部份,所以不會引致癌症。但如果良性腫瘤於原來部位不停地增生,可能會對鄰近的器官帶來壓迫的影響。而惡性腫瘤內含有癌細胞,有著擴散的能力,如果沒有及時醫治可能會因止而侵入及對周邊的組織做成破壞,甚致會擴散到血液、淋巴系統或我其他身體的器官。



發病原因


口腔腫瘤的發病原因分幾種:

  • 化學因素:煙草內含有的尼古丁及焦油、酒精等都會逐漸地破壞口腔內的組織。長期吸煙或喝酒都會導致口腔腫瘤
  • 物理因素:長期進食太多太太熱的食物,導致口腔內的組織長期受損,從而令口腔內的組織產生病變
  • 受病毒或細菌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與口腔腫瘤有著密切的關係。
  • 健康問題:內分泌、免疫系統或新陳代謝出現問題都會導引致口腔腫瘤。



病徵


  • 口腔、咽喉頭或頸部出現潰瘍或腫塊,長時間未能康復
  • 吞嚥食物時感到疼痛
  • 呼吸或說話時感到困難,呼吸時有雜音,發音時說話不清或出現沙啞等情況
  • 口腔或嘴唇出現麻木的感覺
  • 牙齒出現鬆動
  • 鼻子持續受到阻塞或出現流鼻血的情況
  • 喉嚨出現疼痛
  • 耳朵受到影響
  • 口腔或頸部出現腫脹或有腫塊
  • 臉部或上顎感到疼痛
  • 吸煙人士,可能會於口腔的內壁或舌頭出現早期的癌細胞。 


可出現的併發症


口腔癌若不及時治療,到晚期階段常會導致身體遠處器官的轉移。其中以肺臟、肝臟最為多見,有時會有肋骨或脊椎骨的轉移。


高危人群


  • 吸煙人士
  • 長期喝酒的人士


應做檢查


當發現疑似口腔腫瘤,在治療前需依序接受以下進一步的診斷流程,並對癌症做一明確的分期。

  1. 活組織檢驗:需要進行局部麻醉,再進行活組織切片進行抽取活組織樣本
  2. 幼針管抽吸術:利用一枝幼針及針筒,從腫塊中抽取細胞樣本再送到試驗室進行癌細胞化驗,抽吸手術後會為患處帶來瘀傷
  3. 微細胞檢驗:適合為患有前期癌細胞的患者進行
  4. X光檢驗:為患者進行臉部、頸部X光檢驗,檢查骨骼是否受到感染
  5. 電腦掃描:掃描機掃描頭部及頸部的橫切面照片,然後再輸入電腦,顯示體內的細節圖像
  6. 磁力共振影象:磁場及射頻原理構成的背部斷層影像,可檢視骨骼和軟組織的問題
  7. 骨骼掃描:在特殊情況下,醫生會要求患者進行骨骼掃描,為了解癌細胞是否擴散到附近的骨骼


相關療法


1.外科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依期數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 

  • 原位癌:只做病變處切除。
  • 第一期: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加做頸部淋巴結切除。
  • 第二期: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切除。
  • 第三期: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廓清術。
  • 第四期: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廓清術,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 下顎骨。

2.放射治療

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對於第三及第 四期的病人,則視情形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

3.化學藥物治療

手術前或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可能可以減少部分遠隔轉移,目前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對於晚期頭頸癌 ( 第三、四期 ) ,可增加局部控制率及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預防方法


  • 避免吸煙
  • 避免進食過熱的食物
  • 避免曝曬
  • 避免長期過量喝酒
  • 足夠休息
  • 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
  • 保持適當運動


相關專科

  • 牙齒科
  • 口腔科
  • 外科
  • 腫瘤科
  • 放射科
  • 語言復健治療師


協會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香港防癌會


References

https://www.toothclub.gov.hk/chi

/adu_01_04_05.html

https://www.cancer-fund.org/wp-content/uploads/2017/04/Mouth_Throat.pdf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