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穴道

中醫學上不論是天灸、針灸或按摩等,經常講究經絡穴道,即任脈和督脈。任脈是以人體正下方雙腿間的會陰穴為起穴,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漿穴,一共有二十四個穴位,屬於陰脈,包括手三陰、足三陰六條經脈,主血。 


督脈是以身體背面、位於肛門上方的陰穴(長強穴)為起穴,沿脊椎往上走,而在每一節脊椎與脊椎之間均有穴位,繼而達到頭頂再往前穿過兩眼之間,最後到達口腔上顎的齦交穴,共二十八個穴位,屬於陽脈,包括手三陽、足三陽六條經脈,主氣。


兩條經脈貫穿人體的腹、臍、胃、胸、頸、咽喉、頭、臉等重要部位,因而出現打通任督二脈的論說。依據經絡的理論,任督兩脈是屬奇經八脈的兩條經脈,這兩條經脈均具有與臟腑相關的穴位,因此打通任督二脈即可使身體氣血暢通、改善及紓緩有關的病症,達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圖片:epochtimes.com



任督二脈行走身體的方向


經脈的流向是從肺經開始,依次循環到肝經;再由肝經入胸部,往上行經前額到頭頂,再沿著督脈下行至尾閭,經過會陰而通任脈上行,然後再回流入肺經。所以,任督二脈以一陰一陽,一前一後,貫穿上下,行走全身。



任督二脈不暢,有機會出現的病症


所謂「任督通則百脈皆通」,若十二經脈出現不通的狀況,便有機會出現相關的病症。


任脈:主要表徵為下腹疾病或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女性會出現白帶異常、月經失調、不孕不育、下腹疼痛等,男性則有機會出現陽痿、早泄、遺精等。

(圖片:commonhealth)


督脈:主要表徵為腰酸背痛、頭痛、神志不清、頭暈眼花等。

(圖片:Shockwave)



治療方法


中醫能透過中藥、針灸、按摩、拍打穴位,以及食療等,幫助患者打通任督兩脈,以達到身體氣血之循環通暢、改善體質、強肋健骨及養生防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