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會對身體健康構成潛在風險,為了降低血壓,許多人就會選擇去做運動,但你又知唔否做哪一種運動效果才是最好的?近日,中國的一項最新研究就比較了太極拳和有氧運動對高血壓前期患者降低血壓的效果,結果竟發現太極拳對於降低血壓有更顯著的效果。
血壓是指血液在心臟搏動時對血管壁施加的壓力,它是反映心血管健康的良好指標。血壓由兩個數值表示,分別是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上壓)是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施加的最大壓力,舒張壓(下壓)是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施加的最小壓力。血壓通常以毫米水銀柱(mmHg)為單位進行測量。
高血壓(也被稱為高血壓症)是指持續性地血壓升高到超過正常範圍的情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心臟協會(AHA)的定義,高血壓被定義為收縮壓大於等於130 mmHg和/或舒張壓大於等於80 mmHg。 根據血壓水平的程度,高血壓又分為三個階段:
1. 高血壓階段1:收縮壓在130-139 mmHg之間,舒張壓在80-89 mmHg之間。
2. 高血壓階段2:收縮壓在140 mmHg以上,舒張壓在90 mmHg以上。
3. 嚴重高血壓:收縮壓超過180 mmHg,舒張壓超過120 mmHg。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血壓控制不佳導致心臟鈣化?(按圖看清👇👇👇)
太極拳與有氧運動哪個比較好?
近日,一份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相對於有氧運動,太極拳對於降低血壓有更顯著的效果。研究共有342名平均年齡為49歲高血壓前期患者參與。研究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在為期一年的活動中,每個小組每週都要參加四次時長為一小時的監督課程。其中一組會進行有氧運動,包括慢跑、踩單車和快走等;而另一組則練習24式楊氏太極拳。運動頻率為每週4次,每次1小時。
結果發現,在12個月後,太極拳與有氧運動組受試者的收縮壓分別平均降低了7.01柱(mmHg) 和4.61(mmHg) ,可以見到太極拳組的血壓比有氧運動組的下降幅度更大。此外,練習太極拳的人中有近 22% 的人血壓降至正常範圍內,相較之下,有氧運動組的比例只有近 16%。而更重要的是,與有氧運動組相比,太極拳組繼續發展為高血壓的患者較少。
為何太極拳有助降血壓?
研究人員認為,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參與者會學會放鬆身心,這有助於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紓緩緊張情緒對血壓的影響。研究表明,練習太極拳亦有助於降低跌倒的風險,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和行走速度,並減少憂鬱和焦慮,甚至還可以幫助防止認知能力下降,甚至增強記憶力。
打太極對長者的10大健康益處
1. 提昇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
太極拳強調緩慢、受控的運動,有助於改善平衡和協調性,從而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風險。
2.增強肌肉和關節
太極拳柔和、流暢的動作有助於增強肌肉、提高靈活性,並有助於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疼痛。
3.改善心血管健康
太極拳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形式,可以透過增加血液循環和降低血壓來幫助改善心血管健康。
4.減輕壓力和焦慮
太極拳的正念和冥想方面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和焦慮,這可以對整體精神和情緒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5. 增強認知功能
太極拳已被證明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和記憶力,有助於防止認知能力下降並改善整體大腦健康。
6.改善姿勢和身體排列
透過專注於正確的身體排列和姿勢,太極拳可以幫助改善平衡並降低背部和頸部疼痛的風險。
7.增強免疫功能
事實證明,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增強免疫功能並減少炎症,從而有助於預防疾病。
8. 增加能量水平
太極拳的輕柔動作和深呼吸技巧有助於提高老年人的能量水平並提高整體活力。
9.促進放鬆和更好的睡眠
太極拳有助於促進放鬆並改善睡眠質量,這對於維持老年人的整體健康和福祉非常重要。
10.提高整體生活品質
透過改善身心健康、減輕壓力和提高能量水平,太極拳可以幫助提高老年人的整體生活質量,讓他們保持活躍、獨立和參與日常生活。
同場加映:5個護心強脊太極動作(按圖👇👇👇)
▼1.腹式呼吸:強化血液循環,增加肺活量
有些人習慣寒背,導致深呼吸時只能提起肩膀,脹開胸口進行胸式呼吸,這樣做肺活量只增加10-20%。相反,太極拳要求身體動作舒展,所以深呼吸時利用肋骨和橫隔膜,肺活量可增加50-70%,而且橫隔膜運動可以按摩腑臟。
▼2.站樁:拉伸頸椎和脊椎,改善血液循環,靜心
把身體結構正位,因為行不正則氣不順,站姿不正確亦會影響健康,如膝關節受傷。
▼3.腳弓按摩:降低血壓、減緩呼吸、放鬆身心
太極講求生發之氣,由內部產生能量供身體使用。足的三陰由腳一直走到腹部及胸部,而氣從地下而來,對腳底刺激,可升高人體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降低血壓、減緩呼吸、放鬆身心。動作簡單,中風患者、行動不便者亦可嘗試。
▼4.鬆身法:保健心血管
▼5.穩定肩胛骨動作:改善脊椎健康及上背痠痛
相關文章:護心|溫差大易致血壓升高?營養師細數10大護心建議這件事最優先👇👇👇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