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嘴角發炎是體內火氣過大?中醫推養生茶飲、保健穴位緩解

撰文:NOW健康2023-10-13 02:02更新:2023-10-13 03:43

口角炎又稱「臭嘴角」,常被誤以為是因為體內火氣過大引起,然而,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

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

口角炎養生茶飲、口角炎保健穴位(按圖看清👇👇👇)

口角炎養生茶飲、口角炎保健穴位(01製圖 )
口角炎養生茶飲、口角炎保健穴位(01製圖 )
口角炎養生茶飲、口角炎保健穴位(01製圖 )
口角炎養生茶飲、口角炎保健穴位(01製圖 )
口角炎養生茶飲、口角炎保健穴位(01製圖 )
口角炎養生茶飲、口角炎保健穴位(01製圖 )
口角炎養生茶飲、口角炎保健穴位(01製圖 )
+6

口角炎引起的原因?

台灣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進一步分析口角炎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

  • - 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

  • - 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

  • - 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他命B雜、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他命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

中醫治療口角炎依實證及虛證對症下藥

周宗翰指出,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則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

唇皰疹、口角炎不同之處(按圖看清👇👇👇)

唇皰疹、口角炎不同之處(01製圖)
唇皰疹、口角炎不同之處(01製圖)
唇皰疹、口角炎不同之處(01製圖)
唇皰疹、口角炎不同之處(01製圖)
唇皰疹、口角炎不同之處(01製圖)
唇皰疹、口角炎不同之處(01製圖)
唇皰疹、口角炎不同之處(01製圖)
+3

相關文章:皰疹|嘴角現紅腫、起小水泡怎麼辦?一文看懂唇皰疹、口角炎分別

至於虛證,則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黨參、白朮、白芍、甘草、玉竹、麥門冬等。

如遇局部發炎反應劇烈的實熱證,也可能同時伴隨脾胃的虛證,中醫則將此現象歸類為虛實夾雜,除了使用局部降低發炎及消除細菌病毒的清熱藥外,同時使用顧護脾胃的補養藥物同時治療,一方面降低局部發炎,一方面可以改善脾胃促進皮膚黏膜修復。

口角炎養生茶飲

  • 材料: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蒲公英3g,黨參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

  • 做法:將上述材料泡入300c.c至500c.c.熱水中,悶約15至30分鐘即可飲用。

透過荊芥、薄荷祛風藥物搭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藥來透散局部發炎症狀,黨參、黃耆、甘草健脾補氣,玉竹滋陰潤燥幫助修復黏膜,於急性期除了服用中醫師處方藥物外,搭配茶飲可以加速口角炎修復。

口角炎保健穴位

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強可以降低外來細菌病毒侵襲外,可以強化身體器官運作能量來加速黏膜修復。

  •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時常按壓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能力,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

  • - 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有效調節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雙向平衡。

  • - 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具利牙關、祛口頰風邪功效,於口角炎發作後每日按壓10至15分鐘至局部痠脹感,有助於口角炎加速修復。

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01製圖 )
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01製圖 )
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01製圖 )
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01製圖 )
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01製圖 )
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01製圖 )
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01製圖 )
+8

周宗翰提醒,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中醫師建議,有良好的低油、低糖、高纖健康飲食外,避免熬夜及適度運動可以降低口角炎發生頻率。

延伸閱讀:

隱藏版死因第1位是它 醫師盤點8大遠離心血管疾病要領

中秋吃柚慎防藥物交互作用! 除了柚子外飲酒也有影響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