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皮秒 vs CO2 Laser比較 更高能量有效脱疣、改善痘疤妊娠紋

撰文:醫美Easy2024-12-21 04:00更新:2024-12-21 04:00

相信不少貪靚人士考慮醫美,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雷射」,無論是脱毛、嫩膚、去斑、脱疣及除紋身等各種皮膚問題都能被有效解決。雷射用途廣泛,更可劃分為不同種類、波長和輸出模式;大家應如何從中選擇最適合的療程、令功效加倍提升?而近年人氣大熱的「PICO皮秒雷射」與「CO2分段式雷射」,兩者又有甚麼不同之處?立即了解雷射治療的各種常見問題及迷思。

分段式二氧化碳雷射(Fractional CO2 Laser) V.S 皮秒雷射(Pico Laser)

  • 分段式二氧化碳雷射(Fractional CO2 Laser):

主要利用10600nm波長的高能量聚焦單色光,點陣式輸出於皮膚上每個小區域,形成規律排列的微小細孔。由於皮膚細胞內的水分被吸收,可瞬間將表皮不正常的組織氣化、剝脱,有效針對各種頑固問題,包括:癦、瘜肉、油脂粒、傳染性高的扁平疣、千年凹凸洞及妊娠紋等。

因採用分段式治療概念,每個微光束的直徑都非常小,只介乎100至200微米之間,所以精準之餘,更可以直達深層真皮層2mm-4mm。透過啟動肌膚的創傷修復機制,刺激膠原蛋白再生,重塑光滑皮膚。

分段式二氧化碳雷射(Fractional CO2 Laser)會以點陣式輸出能量於皮膚上,形成規律排列的微小細孔。(圖片:Shutterstock)
分段式二氧化碳雷射(Fractional CO2 Laser)會以點陣式輸出能量於皮膚上,形成規律排列的微小細孔。(圖片:Shutterstock)
  • 皮秒雷射(Pico Laser):

原理是採用光震碎效應,擊碎皮膚層的黑色素,再透過人體新陳代謝自然排出體外,達到美白淡斑、除紋身的功效。雖然有不同的波長,但主要採用532nm、755nm及1064nm三種,分別針對淺、中、深層皮膚。由於脈衝時間極短,只有四億分之一秒;在不損害其他組織傷的情況下,有效改善雀斑、太陽斑、咖啡斑、荷爾蒙斑、顴痣等。

皮秒雷射(Pico Laser)可擊碎皮膚層的黑色素,達至美白淡斑效果。(圖片:Shutterstock)
皮秒雷射(Pico Laser)可擊碎皮膚層的黑色素,達至美白淡斑效果。(圖片:Shutterstock)

功效優缺大比併

就算同樣都屬於雷射,但兩者在使用範圍也有很大不同,功效上也各有說法;大家首先要了解清楚副作用,逐一比較後再作選擇。值得留意的是,進行療程前會先敷上麻醉藥,而過程必須由有經驗醫生操作,後續保養一定要跟足指示,以免傷口發炎。

(圖片:醫美Easy)
(圖片:醫美Easy)

皮秒雷射的傷口較細,療程後皮膚會變得泛紅乾燥;加上效果相對來說慢,治療次數可能較多;但非常安全,反黑機會少。而CO2 Laser能量高見效快,恢復期較長;尤其是脱疣、脱癦的情況,有機會出現結焦,應等待數天至一星期自然脱落,千萬不要強行刮除,以免發炎及留下疤痕。

迷思一:雷射治療波長越大越有效?

市面上有不同波長的雷射療程可供選擇,其實原理上,波長的數值越大,穿透度就越高;但打得越深並非代表效果越好,需要靠專業醫生先去分析個人皮膚狀況,了解問題的型別、大小、深度等再去決定最合適的療程。

如果使用過高的雷射能量,有機會對皮膚造成很大損害,包括:泛紅敏感、灼傷、反黑等不良反應。

雷射並非波長越大越有效,療程前請先諮詢專業醫生意見。(圖片:Shutterstock)
雷射並非波長越大越有效,療程前請先諮詢專業醫生意見。(圖片:Shutterstock)

迷思二:停做雷射治療後,皮膚狀態會反彈嗎?

雷射療程可以除了可以脱疣脱癦、擊破黑色素袪斑之外,還可加快肌膚新陳代謝、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以達到美白嫩膚、收毛孔、改善凹凸洞及妊娠紋等效果。

一旦停止雷射治療,缺少「外力」的推動,皮膚的運作機制會回復至原本速度;雖然已經改善的問題不會因此反彈,但日常生活中不做好防曬與護理,皮膚問題有機會因年齡增長和壞習慣而再次出現。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