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濕/寒濕/濕熱你屬哪一種?穴位湯水食療濕重體質調理指南

撰文:健康Easy2024-06-22 00:00更新:2024-06-22 00:00

香港人長期坐在冷氣房,加上經常愛吃甜食手搖飲品,容易形成痰濕體質,而痰濕體質的人容易感到疲倦以及四肢無力,甚至會影響經期的症狀。在中醫的角度上,痰濕阻礙了水液的代謝運行,會造成氣血不通。到底如何可以改善以及調理痰濕的症狀?其實可以試着由穴位、湯水、茶療方面調理,協助體內水液代謝重回正常。

💦何為濕?

在中國文化的角度,大自然的氣候的變化被歸納為「風、寒、暑、濕、燥、火」的六氣,是萬物生長必要的元素,但如果六氣的變動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成為六邪,對人體產面負面影響。當濕氣過重,會使濕邪積聚在體內,形成疾病。有台灣大學的教授指出濕邪的出現是日積月累而形成的,當春季潮濕天氣逐漸增多,體內濕氣日漸積聚,就會容易因濕邪入侵而出現各種疾病。

濕氣的源頭大致分為外濕以及內濕,外在的濕氣的源頭在於大多是長期處於潮濕的環境之中,而香港四季都經常處於潮濕的狀態,雨水以及雲霧經常聚集,加上工作長期留在冷氣房內,平日又缺乏運動幫助排汗的話,容易累積濕氣在體內。內濕造成的原因與平日飲食的習慣有相當大的關係,平日愛吃生冷,煎炸食物,損害脾胃功能,使水液代謝的功能有所下降。而平日暴飲暴食,飲食習慣不良的人也容易讓濕邪入侵體內。

💦濕氣種類

在中醫的角度濕氣有分為不同種類,常見的分別是當濕氣遇熱的濕熱;濕氣遇寒的寒濕,以及體內津液異常積聚,使水液代謝出現問題的痰濕,而濕重是百病叢生的源頭,不同濕氣形成都有些不同,例如寒濕出現的原因在於長期在冷氣房內逗留,抑或氣候潮濕寒冷,加上愛吃生冷食物以及飲品,就會使寒邪及濕邪同時入侵體內;濕熱的出現是由於天氣濕熱,氣溫高雨量大的環境之下,加上生活習慣不良如經常熬夜,長期壓力情緒壓抑致肝氣鬱滯而使損害脾胃,加強暑邪及濕邪進入身體,形成濕熱。而痰濕的體質形成除了外在環境潮濕之外,平日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愛吃寒涼食物,使脾胃運化負擔過重,損害脾胃並有大量痰濕津津液留在體內未能及時排出,造成痰濕。

按圖看濕重常見四大症狀:

濕重常見4大徵狀(01製圖)
濕重常見4大徵狀(GettyImages)
濕重常見4大徵狀(01製圖)
濕重常見4大徵狀(istock)
濕重常見4大徵狀(01製圖)
濕重常見4大徵狀(jankolar/unsplash)
濕重常見4大徵狀(01製圖)
+2

💦濕重症狀你中了哪種?

💧易感疲倦 濕氣過重會使身體感覺沉重容易疲倦,難以提起精神。

💧體型偏浮腫 濕氣重體質的人早上醒來會更易臉部浮腫,而當長期維持同一坐姿或站姿也會容易使腿部浮腫。

💧胃口不好 由於濕重的人脾胃功能較差,所以腸胃功能也會容易消化不良,常常一吃完一頓飯就腹脹,或經常感到沒胃口。

💧便便黏膩 當體內濕氣積聚,排便時便便便會經常黏膩不成形,還容易肚瀉。

💧舌苔厚膩 濕重體質的人士舌苔容易腫脹,而不同濕重體質舌苔的顏色則會有分別。

💧滿臉油光 濕重的人頭髮以及皮膚常常出油甚至易長疹子

濕重不同體質的分別?

痰濕體質症狀

由於體內水液內停而出現痰濕凝聚,導致體型肥胖,經常感疲倦以及身重,嗜睡懶動,大便軟爛等症狀。由於痰濕聚於身體內以致經常痰多,體型較肥胖,腹部肥胖鬆軟。

  • .舌頭較腫大,舌苔偏白膩

  • .頭髮額頭經常出油出汗

  • .經常會胸悶,痰多,喉嚨卡卡的感覺

  • .胃口不佳,大便散軟

  • .下半身經常水腫

(圖片:醫師Easy製圖)
(圖片:醫師Easy製圖)

濕熱體質症狀

由於內藏暑邪及濕邪於體內,使舌紅苔黃、眼乾目赤、小便短黃、臉易生痘痘。而在中醫的角度如果是脾胃的濕熱會另有腹悶、四肢沉重、臉色偏黃;而肝膽濕熱則會側胸部即脅肋會脹痛,大便不調,甚至陰部痕癢或陰囊位置現濕疹。

  • .平日易口乾口苦

  • .大便偏軟、質黏、異常地臭,肛門會有灼熱感

  • .舌頭偏紅,舌苔偏黃

  • .女士白帶量多,色偏黃有異味

  • .大便色偏黃

  • .臉易生痘痘

  • .體味偏重

  • .出汗仍有發熱感

寒濕體質症狀

寒濕人士最怕冷,四肢易感冰冷,寒濕在體內未能排出調理督容易傷脾胃,皮膚易長濕疹,出冷汗,舌苔偏白,甚至會經常腹瀉。

  • .臉色偏青白暗

  • .下半物易浮腫

  • .容易腹瀉

  • .舌苔偏白

  • .皮膚易長濕疹

  • .身體沉重

  • .關節易疼痛

  • .流冷汗

濕重體質調理指南

小編為大家蒐羅了各類湯水及養生茶飲,有助調理脾胃,定時飲用有助改善濕重症狀:

調理濕寒體質—驅寒散濕

寒濕體質的人需要去除體內寒邪與濕邪,除了飲食習慣要盡量避免吃寒冷食物,以及寒性食物如螃蟹、田螺、章魚、瓜類、西瓜、柿、西柚、甘蔗等等,適時如冬天以及經期時多吃溫熱食物,平日可飲用一些驅寒的茶飲如生薑茶以及黑糖茶,而一些中藥材如陳皮、茯苓亦有健脾去濕功效,不過需要先向中醫師進行諮詢。

❌寒濕人士忌食: 1. 薏米 2. 粟米鬚 3. 冬瓜 4. 小米 5. 綠豆 6. 茵陳 7. 土茯苓

驅寒散濕茶飲湯水推介

  • moonwell®️湯包 【胡椒豬肚豬展湯】$75

  • 香濃辛辣的養生食療配方燉湯,胡椒豬肚湯是傳統粵菜中的經典老火湯 。胡椒既是調味品,亦是常用的中藥。在濕氣重的春夏季喝用有健脾暖胃之效,在寒冷冬季此湯則有驅風散寒之效。moonwell的獨家配方特意採用黑白兩種胡椒一起熬製,讓香辣滋味昇華更高層次。在烹調前以粗鹽擦洗豬肚後,再清除掉內側的脂肪膜,為你省卻清洗豬肚逾數小時及氽水繁複程序,讓你隨時品嚐胡椒豬肚豬𦟌湯的新鮮滋味。配以豬𦟌、潮州鹹酸菜等惹味開胃食材,非常適合養生健康又追求味蕾刺激的你!

  • Ozen生活館 薑絲茶 $70

  • 以老薑絲製成三角茶包,方便沖泡,豐薑味適中,辣中帶甜,順口不泛酸。沖泡方式簡單,大約以300cc熱水沖泡即可。

  • Ozen生活館 黑糖薑棗茶 $70

  • 黑糖薑棗茶以黑糖、老薑、紅棗、枸杞製成,老薑驅風力強,並有助祛除人體內的水液阻滯。加入紅棗更有健脾養胃以及安神養血的效果。

  • Ozen 生活館 黑糖薑母 $70

  • 黑糖薑母茶中的薑母豐薑味適中,辣中帶甜,順口不泛酸,有助去除體內寒邪,體質較虛的人士也適合飲用。黑糖含有微量元素如鈣、鉀、鐵、鎂及葉酸和其他礦物質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加速皮膚細胞新陳代謝,補充營養,達致美顏功效。

  • 養生一族 – 黑糖檸檬薑(600g) $158

  • 養生一族的黑糖檸檬薑採用新鮮西西里檸檬,具有生津,健脾、清熱下火及化痰功效。常用於暑熱,咽喉炎症,咳嗽痰多、小兒百日咳等症。對喉嚨起到保護作用,止咳去痰,顯著改善感冒後喉嚨癢。老薑、小黃薑含有豐富薑黃素,具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驅寒效果極佳,能提升體溫,常用於防治感冒,治療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等症。

調理濕熱體質—清熱袪濕

濕熱體質的人士除了需要去濕還要清熱解暑邪,平日飲食要避免辛辣煎炸油膩,以及戒煙酒。另外可多進食甘平以及甘寒的食物,以及有助清熱去濕的食物例如薏米、赤小豆、綠豆、扁豆、鴨肉、鯽魚、冬瓜、苦瓜、青瓜、芹菜、白菜、通菜、椰菜、蓮藕等。

❌濕熱人士忌食: 1. 紅豆 2. 洋蔥 3. 紅蘿蔔 4. 生薑

清熱袪濕茶飲湯水推介

  • 尚膳房 清熱降火茶 $50

  • 尚膳房 清熱降火茶含金銀花、菊花、白芍、麥冬、甘草等成份,有助清熱解毒以及平肝去濕,用8飯碗清水浸泡藥材30分鐘,將浸泡的藥材,用大火煮沸,再轉用慢火煲約45分鐘,可加入少許片糖即可飲用。

  • 中港藥業-解暑潤肺去濕湯(2人份量) $65

  • 材料包括霸王花,薏米,日本元貝,淮山,北杏,具健脾養胃,清暑解渴,潤肺的功效。

調理痰濕體質—化痰健脾利水

痰濕的體質是由於脾胃的功能疲弱,平日要避免肥膩甜黏的食物,並且身體需要進行適當運動協助排濕。平日可以多吃抑多喝除濕化痰的食物及茶飲例如山楂、薏苡仁、赤小豆、生薑、薺菜、白扁豆、荷葉等等。

如果有時間煲湯的話,痰濕體質人士選擇中港藥業公司的「消暑健脾去濕湯包(2人份量)」,精選道地藥材,絕無人造色素及硫黃。健脾湯水不宜太濃,也不應加入油脂太重的肉類如豬筒骨、豬踭等,否則會令體內濕氣增加,及加速痰濕徵狀;建議以去皮雞肉、瘦肉或魚類鯽魚、鱸魚為主,便煲製出清潤而不油膩的湯水。如想吸引小朋友飲用,可加入番茄、粟米、甘筍等帶清甜味及健脾開胃效果的蔬菜。

❌痰濕人士忌食: 1. 西瓜 2. 柚子 3. 肥肉 4. 啤酒

健脾利水茶飲湯水推介

  • 中港藥業公司消暑健脾去濕湯(2人份量)$65

  • 工作有空閒時,亦可沖製一些養生茶飲。Ozen生活館推出的「祛濕美顏茶 - 紅豆芡實薏仁茶」,使用紅豆、薏仁、芡實、桑葉、蒲公英等原材料,以低溫烘焙技術製作,不時飲用可有助身體去水腫、降血脂、補脾益氣,更有美白嫩膚的功效。

  • moonwell®️湯包 【五指毛桃海底椰素湯】 $73

  • 清新甘香的養生茹素食療配方燉湯,採用有「廣東人蔘」之稱的-五指毛桃,具有類似椰子的香氣。moonwell的中醫團隊為你用心配搭營養豐富的五指毛桃海底椰素湯,不僅讓素食人士有更多素湯選擇,更向普羅大眾推廣健康素食文化。配以淮山、粟米、扁豆、蜜棗、海底椰等美味低脂低卡路里的袪濕強身食材,香港都市人濕氣重的必飲去水腫健康湯水之選!

  • Ozen生活館祛濕美顏茶 - 紅豆芡實薏仁茶 $40

  • 此外,痰濕體質人士身體偏肥胖、Ozen 生活館的「降三高茶」,針對熬夜且經常進食煎炸油膩食物、喝酒應酬的人士,有助降低身體油脂積聚及三高的形成 。

化痰濕穴位小攻略

▼3穴道改善、化解痰濕(點擊下圖看清👇👇👇)

3穴道改善、化解痰濕(01製圖)
3穴道改善、化解痰濕(01製圖)
3穴道改善、化解痰濕(01製圖/Heho健康授權使用)
3穴道改善、化解痰濕(01製圖)
3穴道改善、化解痰濕(01製圖/Heho健康授權使用)
3穴道改善、化解痰濕(01製圖)
3穴道改善、化解痰濕(01製圖/Heho健康授權使用)
+1

按揉以下3個穴道3-5分鐘,力道不要過大有酸脹感即可,每天2次。

  • 1. 陰陵泉穴

  • 位置:膝蓋內側凹陷處,往下方3指寬處。

  • 2. 豐隆穴

  • 位置:膝眼與外踝連線中點,在脛骨前緣外側約2指寬處。

  • 3. 承山穴

  • 位置:腳踝後方腳筋與膝後方凹窩連線中點處。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