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是不少都市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通常由長時間姿勢不良或運動損傷引起;忽視不理不單會影響外觀,例如變成「田雞腿」、「大肚腩」等;還會造成各種內科疾病。要治療痛症,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實在中醫角度,人體結構是一個整體;必須要找出問題根源,對症下藥,才能有效紓緩痛症,甚至可改善體態。早前醫師Easy特意請來承治堂中醫師—余小鎮博士,於2022香港健康博覽的講座中分享《頑固內科、婦科病及美容特別治療方案》;本文則再次邀請到他為大家拆解結構治療與美容、體態的關係。
誤打誤撞而衍生的骨傷美學
談到結構治療,余醫師表示,該手法的目標本來並不是為調整體態,而是主要應用於紓緩都市痛症,以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因結構治療著重先找出問題根源所在,再引導肌肉、骨骼自行復位;但聽到病人的反饋後,才發覺美容與骨傷也離不開關係。
體態,基本上是所有女性都非常關注的範疇,因此余醫師將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仔細分析病理和成因,以及講解中醫治療的處理手法。

腫脹的小腿/田雞腿 成因與發力習慣有關
雖然不少人經常跑步修身,但郤發現小腿肌肉容易變得腫大,導致形成「田雞腿」。余醫師指出,這一方面與發力習慣有關,同樣亦可能因為足掌和踝關節的骨頭排列不正確,導致在行走或運動時,某一組肌肉承受了其他肌肉的力量,所以就變得特別結實粗壯。
他續解釋,要解決這個問題,必將錯位的骨頭還原,讓小腿的肌肉重新對齊排列好,還要將肌肉間已產生的粘連分開,才能讓小腿肌肉平均而有效地發力。另外,走路時習慣指尖抓地會令小腿肌肉增加不必要的壓力;最好的方法應是腳掌自然放鬆,以平掌著地,踏下時腳趾可自然伸展攤開。這樣走起路來,整個下肢肌肉發力會較為平均。

從龍躉到蜜桃臀 全靠調整錯位骨盤
大腿與臀部是連成一線的,如果平時有留意,就會發現不少男女的臀部皆呈下垂狀,肌肉鬆弛無力。反之,大腿前面肌肉則相對發達。余醫師剖析,「這屬於盆骨後傾的表現,常見原因有二。一是骨盤有錯位受傷,關節開合不完整、卡頓,導致前傾困難。二是坐姿不良,許多人坐著的時候,腰部向後鬆下,上身重力並不是放在坐骨,而是轉移至尾椎及骶髂關節上,這個姿勢不單會造成身體慣性,骶髂尾椎上的韌帶也會因受力不正常而產生粘連,限制正常前傾。骨盆後傾會引致走路或站立時,臀部肌肉不能有效發力,下肢承受的力量就會聚集於大腿上,引致大腿前面會變得越來越結實,連帶小腿後部肌肉為了平衡膝關節也會變得粗壯。」
所以,處理時要先將腰間後側、骨盤附近的筋膜粘連針開,調整錯位的骨盤,讓大腿、小腿、足弓的肌肉排列好,最後就要靠改善坐勢及站勢來維持治療效果,讓腿部前後的肌肉在活動時能同時發力,這樣肌肉會較為平整貼服,下肢看起來更為修長,臀部亦更為飽滿。

撇不下的大水泡 同樣屬於結構問題
減不走的「大肚腩」,不單與因飲食代謝出現問題,也和結構問題有必然關係,特別針對中央肥胖人士。余醫師解釋,「事實上,腹部問題有一部份是由骨盆不對位引起;骨盆不對位導致腹部筋膜組織出現空隙,從大小腸吸收的過量營養容易堆積在這些位置上,因而造成小腹特別容易肥胖。如曾經做過開刀手術,手術疤痕局部位置都有一定機會出現不同層次的筋膜粘連,特別是手術疤痕多年仍出現不適的人士。另外,將重力落於尾椎、骶骨上,不但容易令骨盆錯位,也導致腹部深層肌肉要幫助維持穩定,但淺層肌肉失去功能,廢物就更容易堆積於鬆弛的肌肉之間。」
要改善問題,就要先將骨盆調整好。若果腹部曾進行過手術,就必須「解疤」,以針刺的方式將疤痕上的粘連解開,然後再將皮膚筋膜杲不同層次肌肉用手法分離,使腹部肌肉活動回復流暢,加上日常維持正確姿勢,廢物就難以積聚,自然減低形成「大肚腩」的機會。

前縮的胸廓/富貴包及小駝背 治療重點幫「肌肉放鬆」
余醫師表示,「胸背部最常見的問題,多數是雙肩向前內縮、頸後背部肌肉僵硬腫大和富貴包;而富貴包的問題大部份都源於腰骶部。很多時候我們會要求對方要昂首挺胸,但若然腰部、腹部結構出現問題,背部實在是難以拉直。」
另一方面,肩部向前靠攏、肩背縮起,整個人看起來就會感覺信心不足;一些神氣十足,信心滿滿的人士,大部份的姿勢都是將胸廓打開,鎖骨至肩看起來是較為平整。縮胸有部份與使用習慣相關,包括長期雙手伸前、低頭聳肩使用電腦;久而久之,手部肌肉會緊張繃緊,加上工作壓力大時會不自主的抬肩縮胸,令到情況逐漸惡化。有時或因胸鎖關節或胸骨柄關節錯位,而引起整個胸前、手臂肌肉緊張的惡性循環,整個人就難以舒張,看起來就更加欠缺神彩、自信。
他續提出治療方案,首先要將前臂、上臂、肩、頸膊的肌肉一同放鬆,使整個上肢運動系統回復通暢。同樣地,臂、肩等位置也有機會有粘連,或需要以針解開。之後就要靠平時維持坐直姿勢作輔助,將肩部「挂」在胸廓上,即是雙肩向後上方縮起,然後垂直向下放鬆,這樣才能有效使肩頸部肌肉放鬆。

面部肌肉、骨頭不均勻 解除粘連助氣血流通
余醫師指出,「頭、頸屬於人體的末段,想要面部循環、血色變好,整個身體的筋膜都要順暢才行。面部中間位置有明顯歪斜,顴骨出現明顯高低,往往由脊柱不正常的扭旋所致;下巴面頰部位不對稱,則是由雙手使用不平均的肌肉拉扯所引起;至於面部肌肉,由於身體結構出現歪斜,使面部肌肉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粘連,從而限制了某部份肌膚的動態,或會導致過早出現較深的魚尾紋、法令紋等,這些紋路亦是頭面肌肉組織使用不均稱的證據。
所以要解決面部骨架不對稱、肌肉凹凸不平整、皺紋過多等問題,首先要處理好四肢、脊柱骨架的結構,面部的還原才會徹底、更持久,此為「玉容針」的其中一個重要方向。然後就要將面部皮膚與肌肉的微細粘連解除,對齊面部肌肉和骨架,讓皮膚肌肉骨骼層都可正常流通,氣血循環變好,更能延緩衰老。


註冊中醫師—余小鎮博士(照片由醫師授權刊登)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