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確診糖尿病,患者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控制血糖將是一場辛苦的長期抗戰。不少研究都表明,血糖水平波動幅度越大,出現慢性併發症的機率就越高,後果往往比持續高血糖更危險。因為血糖長期忽高忽低,會使人體血管不停的收縮和擴張,產生的「氧化壓力」和「發炎因子」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繼而誘發糖尿眼、腎臟病變、中風以至心血管疾病等;死亡風險亦都相應提高。到底有什麼因素會造成血糖起伏不定?糖尿病患者又應如何監測或作出調節去預防血糖出現過大波動?

飯前、飯後血糖指數大起大跌?可能是「碳水化合物」出事!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維持血糖平穩為首要任務;要避免像「坐過山車」一樣,出現大起大跌的情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調整飲食習慣。
一些經過加工的精緻澱粉,例如白飯、麵包、蛋糕等,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當攝取這類碳水化合物後,經胰島素作用會轉換成血液中的葡萄糖提供能量,令血糖值即時飆升。雖然人體中其實存在一套血糖調節機制,能夠將波動幅度控制至正常範圍之內。但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功能較差影響代謝,因此血糖起伏相對較大。想要掌握平日的波動是否合乎標準,可以通過監測一日三餐飯前空腹、飯後的數據並進行比對。

普遍情況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比一般人高;空腹血糖通常會是 4–7 mmol/L,理想的飯後血糖最好少於10 mmol/L。而根據國際上的治療指引,兩者之間的波動建議控制在約3.3 mmol/L 內為佳。如果數值差距過大,極有可能是該餐的醣量過多、就應再次審視一下個人飲食菜單。
「血糖水平波動過大」除了不利病情控制之外,同時會令血管受損,使血管內壁出現脆化現象或造成血管狹窄、堵塞等動脈硬化情況,增加患上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甚至失智症和癌症等疾病的風險。而對一般健康人士來說,血糖長期忽高忽低亦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機率。

「生酮飲食」可致低血糖 衍生其他健康風險
由於血糖水平高低與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多少有直接關係,因此近年冒起的「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備受糖尿病患者的關注,意指將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降至極低,並搭配低至中度的蛋白質及高脂肪的飲食方式。
雖然有研究證實生酮飲食有助短期改善血糖、體重,但也伴隨不少副作用,例如便秘、口臭、疲倦、頭痛、腸胃不適等,而且長遠更有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隱憂,大大增加患上慢性疾病、傳染病以至死亡的風險。如果有服用降血糖藥物的糖尿病患者貿然嘗試生酮飲食的話,亦有機會導致低血糖。
不少人誤以為血糖水平驟降是好事,但事實上,「低血糖」是各種糖尿病併發症之中最容易被患者忽視的;輕則會出現冒冷汗、發抖、全身乏力、口部麻痺、心跳加快、焦慮不安等症狀,嚴重的話更會神志不清、引致昏迷。

5類食物有助穩定血糖 配合CGM系統精準監測
血糖波動幾乎是無感覺的,因此要避免血糖水平在飯前飯後過於波動,糖尿病患者可從食物著手,多選擇有助穩定血糖的食物 ,並且時刻監測血糖,從以調整飲食習慣。
日常之中,有不少食物都有助穩定血糖,包括全穀類、高纖蔬菜、低甜度水果、黑色食物以及堅果類。
全穀類:糙米、藜麥、山藥等
高纖蔬菜:芹菜、南瓜、生菜、椰菜花等
低甜度水果:奇異果、番石榴、藍莓等
黑色食物:木耳、海帶等
堅果類:開心果、杏仁、南瓜子等

隨時讀取血糖值 波動過大時發出警告
美國Dexcom G7是目前市面上嶄新的連續葡萄糖監控系統(CGM),使監測血糖的程序變得更方便,監測結果亦更精確而全面。一體式的感應器纖薄小巧,提升使用時的舒適度;監測結果會自動記錄並傳送至手機app;裝置每10天左右更換一次,患者可在這期間隨時讀取自己的葡萄糖值,大大提升持續監察健康的效率。裝置適用於2歲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包括孕婦。
而且,Dexcom G7提供一套可自訂的個人化警示功能,可在患者的葡萄糖超出或低於特定水平時發出警告,尤其適合血糖波動大、擔心夜間低血糖、糖化血紅素水平不符合目標或妊娠糖尿病人士。當患者可隨時掌握自身的血糖走勢時,除了有助控制血糖波幅之外,亦有助預防低血糖症,降低健康風險。

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 Dexcom G7現推出免費試用
連續葡萄糖監控系統(CGM)令監測血糖的程序變得更方便,監測結果亦更全面,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和監察健康的效率。適逢Dexcom G7嶄新推出市場,首50名報名的糖尿病患者可獲得10天率先免費試用的機會,有興趣參與計劃的人士可進入以下連結填妥聯絡資料,或了解更多資訊。機會難逢,名額先到先得!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